职工诵读走进电台直播间——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职工诵读展播(六)

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20-08-04


                                        微信图片_20200716092012.png


                                        微信图片_20200804154249.jpg



《我的驻村故事》

讲述人:刘冬青


大家好,我叫刘冬青,来自秦皇岛市红十字会。2016年我与市卫健委的两名同志组成精准脱贫工作队,奔赴我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青龙县平方子乡平方子村,开始了我两年半的驻村生涯。现在离开村里也快两年了,还经常梦里回到平方子村、眼前时常浮现与那里群众朝夕相处的一幕一幕。

与其他县区相比,平方子的产业特色不突出,产业基础薄弱、长期增收困难、群众获得感不强。全村5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达318户。

我们2月份进村工作,经过5个月的调研,我发现平方子村虽然地处偏远,但是紧邻启河,交通便捷,附近有七彩青龙旅游综合体、二道河水上旅游综合项目,村内山场资源丰富,开发特色原生态乡村旅游项目条件得天独厚。于是决定尝试开展乡村旅游,可是群众对开发这个项目不理解,“我们村里有啥啊!谁会来啊”我们就带领村两委班子和部分有意愿的村民到卢龙鲍子沟、昌黎葡萄沟、山海关毛家沟进行考察,看看人家热火朝天的发展局面。回来以后,有两户条件较好的群众自发开办了满族特色农家饭庄,工作队与村里共同打造千年古松、情义谷风景区,建设垂钓园、采摘园,出资为老百姓印制特色包装箱,制作旅游宣传片,在市直机关、医疗卫生单位、企业、高校推广宣传,依托省级媒体、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持续报道,农家旅游在全乡率先开展了起来。

海兰是村里香菇种植专业户,工作队的驻地与海兰家几步之遥,平时海兰两口子、孩子与我们经常走动、聊天,相处的很和谐。2017年,海兰的丈夫因癌症不幸去世,撇下了孤儿寡母。一下子失去了依靠,海兰意志非常消沉。工作队帮助其料理完后事,等她的情绪逐渐平复,我们依托乡村旅游,将游客主动引导到海兰的香菇大棚,城里的游客看到新鲜的香菇简直是爱不释手,采摘、购买一条龙,海兰的收入增加了,脸上逐渐出现了笑容,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我们又鼓励她适当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品质,并帮助她办理贷款。2018年海兰的新大棚落成了,菌棒达到了6万多棒,销路也很好,女儿到市里上学、儿子在村里上小学,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吹响了农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号角,作为一名75后,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我有幸成为改革开放每一个历史阶段的亲历者、参与者,更是拥护者、受益者。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三次在乡镇和农村工作,深切地感受到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开启了贫困地区发展建设的新篇章。截止到2018年7月,我驻守的平方子村已脱贫282户,766人,贫困发生率由39%下降至0.53%。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下,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发作为,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农业现代化,让农民过上更加美满富足的生活,相信我们的日子都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