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劳模工匠榜样引领作用,搭建政校企协同育人桥梁,9月25日下午,秦皇岛市住建局携手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在该校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办“劳模进校园 楷模进课堂”党建共建交流活动。市住建局直属机关党委、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职工、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共45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刘芳主持。

活动伊始,与会人员共同观看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宣传片,生动展现了学院在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的丰硕成果。随后,通过播放专题短片,分别介绍了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艳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技术能手获得者宋学智的先进事迹,为两位劳模的现场宣讲拉开序幕。
“从一名建筑工人到智能制造先锋,五本笔记记录了我对匠心的坚守。”河北中铸爱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王艳春以《匠心筑梦 智造未来:在劳动中书写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荣光》为题,分享了自己十三年的奋斗历程。2012年,25岁的王艳春怀揣梦想踏入建筑工地,从一名普通预算员做起,凭借“工地熄灯号就是学习铃”的韧劲,每晚雷打不动坚持自学两小时,成功考取注册二级建造师,实现从农民工到技术员的转型。在侨商大厦项目建设中,面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技术难题,他带领团队连续37天驻场攻关,创造性提出“错层浇筑”工艺,成功攻克混凝土墙体与保温层同步施工难题,该技术荣获河北省建筑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助力侨商大厦项目斩获河北省建设工程安济杯奖和结构优质工程两项重磅荣誉;在秦皇岛未来中心项目中,他研发的“二维码智能楼承板”,将施工效率提升25%,有效破解行业返工率高的痛点。此外,他还依托“求学圆梦行动”,构建“校企共育、BIM实训、认证通道”的“三维赋能”体系,助力万名产业工人实现技能升级,用实际行动践行“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号召。
“数据要准、记录要全、结论要硬,这十二个字是我职业生涯的座右铭。”河北新丰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技术骨干宋学智以自身经历为蓝本,讲述了从技校生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成长故事。刚入行时,宋学智在师傅的教导下,牢记工程检测准则。面对报考二级建造师学历限制,他毅然开启“工作+自学”模式,历经数年努力取得本科文凭,为职业发展扫清障碍。在唐山某住宅桩基检测项目中,他顶着40摄氏度高温,在6米深基坑中坚持交叉验证检测数据,最终发现桩身不连续质量问题,守护了数百家庭的居住安全;在承德平泉极端低温环境下,他反复排查设备故障,创新采用电阻片加热方案,解决高压泵站无法正常加压的难题,并据此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了极端环境适应性;在秦皇岛嘉里・海碧台地标工程中,他带领团队搭建临时实验室,以毫米级监测精度完成高承载力桩基检测任务。此外,他牵头成立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已培养50余名技术骨干,获得多项发明专利,用技术创新为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赋能。
学院领导在讲话中指出,此次“劳模进校园”活动为师生搭建了与行业精英对话的宝贵平台,两位劳模的奋斗故事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市住建局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此次活动是住建系统与高校深化党建共建的重要实践,也是“工匠精神”与“青春梦想”的深度交融。他结合两位劳模的成长经历,向师生提出三点期望:一是以“梦想”为帆,锚定青春航向,将个人发展与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二是以“坚持”为桨,破解成长难题,在学习和工作中秉持“滴水穿石”的韧劲,克服困难、勇毅前行;三是以“卓越”为标,书写奋斗答卷,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打磨技能,以敢于突破的勇气引领发展,不满足“完成任务”,更是要“追求卓越”。他表示,市住建局将持续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为青年人才成长提供更多支持,共同为秦皇岛市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