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展播: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第3纵队突围历险记

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24-10-08

      1940年12月底,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为向北移动,进行了战斗编组,组成了三个新编纵队。
      1941年1月4日,皖南事变爆发。事变发生后,新四军三个纵队都进行了转移、突围。其中,新四军第3纵队在皖南突围中牺牲惨烈,脱险者不多。突围中,纵队司令员张正坤,老5团团长徐锦树、政委林开凤不幸被俘,坚贞不屈,后均惨遭敌人杀害;而纵队政委胡荣更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拒绝被俘,自戕而死。当然,也有幸运的,如老5团参谋长梁金华被俘后,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越狱逃脱,日后成为开国少将。还有身负重伤,又历险数月,却突围成功的老5团第2营营长陈仁洪、副营长马长炎,日后一个成为开国少将,一个成为省部级领导。 
      老5团固守顽强,牺牲惨烈。陈仁洪、马长炎重伤数月,奇迹脱险。
      皖南事变前夕,老5团只需一小时即能实现渡江北撤,但他们服从命令听指挥,疾驰南下赴云岭,与军部特务团临时编入第3纵队序列,作为右路殿后,掩护军部和皖南部队向东南转移。事变发生后不久,老5团即奉命由后卫改为前卫,为全军撤退打开通道。接着,任务再变,军长叶挺亲自下令老5团连夜赶到里潭仓,抢占丕岭西南的高岭,坚守三天,与国民党军第79师展开激战,掩护军部和大部队向泾县方向突围。完成了军长交给的任务后,老5团又从高岭急行军,追上军部,参加石井坑保卫战。敌我激战持续两天两夜,老5团英勇顽强,确保东流山诸峰不失,尤其是陈仁洪指挥的第2营表现神勇,打退国民党军第40师数十次进攻,击毙、击伤其旅长各一名。老5团也付出了重大代价,指战员们都是豁出去死战,全团六位正副营长牺牲两位,重伤三位。具体到第2营,战斗中,一颗子弹击中陈仁洪的胸部左侧,军衣被鲜血染红。他咬着牙,坚持指挥。随后,副营长马长炎的左胳膊也负重伤,因失血过多陷入昏迷。战至12日下午4时,团部派副官主任曾水元赶过来,接替第2、3营的东头山阵地指挥,陈仁洪和马长炎被抬下山进行抢救。 

      13日突围前夕,陈仁洪主动提出就地隐蔽养伤,为的是不增加部队突围的负担。随后,他和马长炎带着一个侦察班和一名卫生员和一些药品、粮食以及一竹筒熬熟的猪油,告别了部队,隐蔽到10余公里以外的深山老林之中。曾水元指挥剩余的几十人奉命进行突围,战至弹尽粮绝后,跳出战壕与数十倍之敌展开肉搏,几乎全部牺牲失散。陈仁洪的这种负伤隐蔽,其实也意味着牺牲。山上山下到处是搜山的敌军,他们潜伏在深山野岭的隐蔽处,不敢生火做饭,白天怕冒烟、晚上怕火光被发现,只好用盐和猪油拌着生大米维持生命,还常吃野菜、嚼草根,巧妙地躲过顽军一次次的搜捕。


      后来,陈仁洪、马长炎在深山老林中通过老乡的帮助,养好了伤,并在隐蔽中坚持了下来。到3月份,他们逐渐聚集了失散人员30多人。后与项英、李志高取得联系。清明节后,随李志高等避开大路、村庄,沿着山间僻径,夜行晓宿,向茂林、章家渡、北贡里、戴家汇、板石岭、泥埠桥方向急速赶路。他们几十个人分成了几个战斗小组,行军时拉开一定的距离。山上的路很难走,大家经常被野藤绊倒,脸和衣服被划了一道道口子,但是归队心切,谁也不在乎这些,渴了喝口山水,饿了嚼把炒米。这样一直走了三天三夜。第四天,队伍来到第2营的原驻地老虎山。在村西边的一座大庙里休息了一天,吃了一顿竹笋白米饭。当夜赶到长江南岸繁昌县的油坊嘴附近,通过老乡找到了渡船。4月13日黎明前,一行几十人未放一枪顺利过江,到达江北无为的白茆洲。 
      特务团突围险象环生。张云龙等98人成为最先胜利突围到江北的英雄。
      1月9日晚,在叶挺指挥高坦突围(也是第一次突围)时,第3纵队特务团就已经幸运地突围出去了一部。当时,特务团奉命在高坦分两路突围,一路由团长刘别生、副营长曾昭墟率第2营为前卫营充当突围先锋,另一路由政委张闯初率领团主力随后跟进突围。叶挺规定的突围方向是章家渡,集结地点在青弋江北岸。 
      在突围中,刘别生率特务团前卫营在前头开路。向北翻过几个山头,刚刚进入一个谷地,就遭到早已等待在此的敌人袭击。很快,刘别生带着一个排从侧翼扑了过去,但不久就被冲散失联了。团总支书记石昂继续带前卫营突围,终于冲到了青弋江边的一个渡口,突围出来有100余人。接着,张闯初率领团主力突围出来也有100余人。但突围至青弋江北岸以后,两支队伍失去联络。
      为了行动灵活,以便相机北渡,在曾昭墟、石昂的统一指挥下,组成四个队,分散在南陵、泾县、铜陵、繁昌一带活动。军政治部干事陈虹负责率领一个队在铜陵、繁昌开展游击行动,收容零散突围出来的指战员。 
      在繁昌县狮子山上,曾昭墟他们又见到了从另一路突围出来的张闯初和代参谋长杨采衡等。会合后,四个队经统一指挥,准备渡江。2月15日晚,共280多人的队伍分三批坐船渡江,在江北无为游击纵队的接应下,胜利到达长江北岸的无为白茆洲。 
      特务团的两次突围也充满了传奇色彩。1月9日高坦突围时,仅前卫营突出高坦,主力两个营受阻击后回到石井坑,坚守长龙山阵地。而带前卫营突围的刘别生却没有冲出去,又返回了军部。团主力两个营虽然受阻,但率领他们突围的张闯初和杨采衡却冲出去了。第一批冲到长江南岸后,他们服从命令,留下游击,进行收容,其实并未脱险。 
      1月10日起,特务团第3营副营长雷光熙率领因受到阻拦未冲出去的第3营,自动留在长龙山守阵地。在即将被国民党军切断打散的危急时刻,军部参谋张云龙奉副参谋长周子昆之命,赶到长龙山指挥特务团两个营,与数倍之敌血战三天三夜,圆满完成阻击任务。1月13日的第二次石井坑突围时,刘别生奉命带领军警卫连、侦察连、通信连各一排人员,掩护主力突围,后被冲散。后来,张云龙带领特务团第3营突围的余部,与刘别生所部相遇,又与第2纵队政委黄火星率领的老3团余部相遇,遂合兵一处,尚有建制完整的警卫排,还有教导总队、军直属队、新1团、老5团等失散人员近200人。经大康王村再次突围,从章家渡过青弋江的舒溪河,再次被打散。大家各自日宿夜行,于19日凌晨5时,趁日军巡逻艇停巡的间隙,从繁昌油坊嘴乘几艘船渡江到达无为白茆洲。20日到达巢南江北无为游击纵队司令部。张云龙他们这98人是第一批突围成功后脱险,并胜利到达江北的。
      与此同时,特务团第1营由石井坑突围至大康王村,决定按第1、2、3连分成三个战斗分队,分别由营长徐绍荣、团政治处主任程业棠、军事主任教员蔡园率领突围。蔡园负责第2连组成的分队,成立临时党支部,宣布为“新四军东进独立大队”,蔡园任大队长。在突围中,20多人先后牺牲。春节后,仅徐绍荣、程业棠、蔡园10多人由繁昌泥埠桥附近过江到无为二区泥汊附近上岸。


      来源:《党史博览》202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