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家政产业生态建设助力构建“医药养健游”五位一体发展格局的研究

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24-05-0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政服务业是朝阳产业,大有可为”。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要求秦皇岛把生命健康产业作为优势产业,改变思路、选准赛道、尽快破题。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要求,要聚集健康服务业,从胎儿健康检测开始,到医美、健康管理、康养、治疗、康复以及养老,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产业链条。多年来,秦皇岛市围绕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升级,打造中国康养名城,医、药、养、健、游“五位一体”、健康服务业和健康制造业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正加速形成。

家政产业是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兴产业。它是指根据要求为所服务的家庭提供操持家务,照顾婴儿、儿童、老人、病人,管理家庭有关事务的产业组合。全面助力我市家政产业健康、良性、高质量发展,不断提质扩容和提质增效,不断激发家政服务在促就业、扩内需、惠民生等方面的作用,工会组织应有所作为。调研组在家政行业联合工会进行了实地走访,与家政服务人员开展座谈谈话,发放调查问卷,查找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我市家政服务业现状

     (一)家政平台企业情况
目前,全市具有家政服务资质的企业共6438家,其中冠名家政服务的有409家;具有保洁资质的2738家,养老服务资质的441家,健康咨询服务资质的1292家,育婴服务资质的254家。全市具有相应职业技能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共47家,全部为民办机构。全市养老机构62家,其中公办公营机构16家,社会办机构46家,养老床位约9953张;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机构206个,其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1家。全市托育机构216家,可提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资源10305个。
     (二)“一老一小”人口情况
      截止2022年底,全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为78.24万人,占总人口的25.2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7.85万人,占总人口的18.67%,基本进入中度老龄社会;常住人口中3岁以下婴幼儿约为10.77万人,由父母或祖辈照护的占比在93%以上,家庭在婴幼儿照料方面负担较重。
     (三)调查问卷情况
       1.市场调查情况
     (1)家政服务需求覆盖生命周期和全生活领域。

图片2.png

(2)寻找家政服务的方式主要是家政公司和熟人介绍。

图片3.png

(3)没有签订合同的占比接近70%。

图片4.png

(4)家政服务人员在提供服务过程中造成意外损失时,多数认为是家政服务人员的责任。

选项

比例

要求家政服务人员进行赔偿

30%

向家政服务人员所属的家政服务公司反应并提出赔偿要求

51.53%

扣除家政服务人员相应的工资或扣发工资

14.24%

要求家政服务公司换人

16.24%

家政服务人员不容易,损失又不是很大,算了

40.35%

其他,请说明

2.71%


(5)家政服务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较低成为阻碍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的主要原因。

选项

比例

社会环境的改变导致家政服务人员价值取向的偏差

42%

雇主素质低,自身修养欠缺

3.06%

家政服务人员不够专业

42.82%

投诉渠道不畅通导致恶性事件发生

8.47%

其他,请说明

3.65%



2.从业人员调查情况

     (6)家政服务人员年龄大多在41岁以上,女性占绝大多数,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占比63.1%。

f31e139b29eb3b94f06435264c6b5eb.jpg

(7)员工制家政服务人员占比仅为13.1%。

图片8.png

(8)从事的家政服务种类同市场需求一致。

图片9.png

(9)专业技能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的需求很高。

59c057bbcf56d6a0a7dfdd77216d114.jpg

(10)没有签订合同的占比接近60%。

图片12.png

(11)对技能培训的需求达到73.81%。

图片13.png

(12)最希望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善。

选项

比例

给予资讯途径了解最新的家政行业、权益保障等政策

50%

免费或给予直接补贴开展技能培训

55.95%

通过协商和合同,提升收入和福利待遇

38.1%

改善工作环境,保障交通安全、休息时长

32.14%

完善平台管理制度,优化算法,制订合理的绩效薪酬制度

29.76%

参加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

42.86%

提升社会对行业的认可度,获得尊重

51.19%

畅通表达诉求、主张权益的渠道

25%

其他(请填写)

14.29%


       二、家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图表(1)(8)可以看出,家政服务行业已经覆盖了人们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领域,但“不好找、不好用、不放心”一直是家政服务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政服务产业不够完善。好家政难找,是消费者对家政市场的普遍印象。一是资源整合意识不强。当前,我市家政市场就存在2个行业协会,一个是家政行业协会,一个是家庭服务业协会,还有许多的小中介,还没有建立覆盖全市的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他们大多各自为战,互不相通。图表(2)显示,找家政通过熟人介绍的占比超过家政服务公司,人们还没有从一个新兴产业的角度来看待家政服务业,家政服务业还不完全是社会生活中的正式职业。二是行业标准参差不齐。家政服务业零零散散,对服务质量也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市场价格不统一。家政市场准入要求不高,从图表(7)可以看出,员工制还没有成为家政服务市场的主流,仅为13.1%,中介制、自由灵活等入户形式占比达到86.9%,绝大多数家政服务公司和中介公司建立几个微信群,只是提供简单的介绍工作服务,从中收取中介服务费,对所介绍的家政服务人员无后续的跟踪和管理。还有一些无照经营的“中介”常常“打擦边球”、钻空子,一旦有客户需要,求职者不经过任何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政服务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三是诚信评价不够透明。家政服务人员的工作时长、用工历史追溯、服务满意度、诚信评价等都是消费者主要关注的指标,反而这些指标对于家政服务企业和服务人员来说,有的愿意说,有的不愿意说,消费者的知情权明显缺失。四是信息不畅供需矛盾。从图表(12)显示,由于家政服务在信息提供、服务配套、服务品种、服务质量等总体上差距较大,加之宣传不够,形成供求信息严重不对称,存在着不相适应的情况。同时,居民家政服务需求迫切,特别是一些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如月嫂、家庭护理等。

(二)职业技能培训不够精准。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主要来源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失业再就业人员,从图表(6)中可以看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年龄偏大,以女性为主,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对家政服务员提出的素质要求难以实现。图表(5)显示了市场对家政服务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的需求,图表(9)(11)(12)也显示了家政服务人员对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的渴望。综上,家政服务行业职业培训成为了阻碍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专业技术人才资源不足。多数家政服务企业没有专门的培训师资和场地,家政服务人员普遍缺乏集中、专业、系统的职业道德和技能培训,培训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不够,存在着培训不系统、不全面问题,导致受训质量不高、技能水平有限、专业程度不足,不能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二是培训方式方法不够系统。主要以依托家政服务企业内部人员代为授课的方式解决技能培训的需求,一个企业一个教法,一个机构一套教材,缺乏专业系统的标准化教程。更多的是在线下模拟授课,缺乏有针对性的现场教学,特别是在托育、养老、陪护等方面更需要传帮带。三是技能等级认定不够明确。家政服务技能等级主要是在家政服务企业内部自行认定,等级区分相对自主,在行业内没有统一的等级级别,员工制服务人员取得等级认定相对容易,中介制服务人员取得等级认定相对困难,甚至就不要等级认定。等级培训内容相对自由,基本上是由家政服务企业或培训机构自行安排。
      (三)权益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图表(12)显示,家政服务业本身的性质特殊,在福利待遇、维权等方面得不到保障,影响了家政服务人员的归属感,渴望得到有效的改善。一是权益保障困难。从图表 (3)(10)中可以看出,由于没有统一的区域性行业标准,服务人员在工作时间、工资标准、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方面的保障主要来自于家政公司、雇主签订的劳动合同,家政服务企业执行合同还够规范,甚至没有签订书页合同,容易出现纠纷和投诉,导致维权困难。二是消费投诉较多。相对于雇主和家政服务企业,服务人员属于弱者,对他们的投诉存在多样性、普遍性和复杂性,导致维权无门。三是存在诸多顾虑。图表(4)显示,家政服务业受传统保姆文化和旧观念的影响,接受文化教育少,年龄偏大,技能单一,自身素质较低,容易被社会上一些人看不起,得不到用人家庭应有的尊重,心理压力比较大。
      三、发展家政产业生态的对策和建议
      大力发展家政产业是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
      (一)探索数字化赋能,打造具有公信力的工会家政平台。工会作为群团组织,社会公信力高,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依托“秦皇岛工会会员扫码认证程序”,开发家政服务板块,建立工会家政服务平台。推荐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家政服务企业入驻平台,开展“外卖式”下单服务,工会认证会员在平台点击入驻家政服务企业和服务人员即可跳转链接下单,推动形成15分钟家政服务圈,还可以在线查看家政服务人员工作状态、工作时长、用工历史追溯、服务满意度及诚信评价,形成专属个人IP。
      (二)开展多元化培训,不断提升家政服务职业技能水平。积极主动对接加快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升级、打造中国康养名城需求,全面开展家政行业技能培训工作。通过举办职工创业就业培训,支持培训机构、家政服务企业开设保洁、整理、健康咨询、养老服务、育婴服务等家政服务培训项目。鼓励培训机构和家政服务企业开展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对获得等级认定和晋升的服务人员给予一定物质奖励。深化校企合作,帮助家政服务企业对接职业院校,推动开展“订单式”培训。依托驻秦大型康养企业建立家政服务业实训基地,开展家政服务业劳动和技能竞赛,为职工搭建成长平台,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家政服务人才。
      (三)规范和提升家政工会组织建设水平,吸引更多家政服务行业建会入会。
规范家政行业联合工会建设,以新时代职工之家建设为载体,推动行业内不同规模家政服务企业广泛建立工会组织,逐步实现二次覆盖。深入开展关心关爱活动,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黏性,最大限度的把家政服务人员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全面推进家政行业权益协商,推动行业签订集体合同。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节组织作用,提升家政服务业劳动争议纠纷调处化解成效。建设“职工心灵驿站”,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心理辅导,缓解压力,促进家政服务人员身心健康。让家政行业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成色、更可持续、更有保障。推选“最美家政人”,打造“秦工之家·秦工福嫂”家政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