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激励县区工会干事创业争一流的调研报告

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24-04-23

秦皇岛市总工会  孙宝旗


         县区工会工作是全市工会工作的缩影,在全市工会组织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截止2022年底,7个县区总工会、2个开发区总工会,会员总数55.8万余人,占全市工会会员总数的82%;所属基层工会数量5706个,占全市基层工会总数的94.6%;新就业形态会员2万余人人,占全市新就业形态会员总数的82.85%;新就业形态企业建会数393家,占全市的83.8%。

目前各县区共成立33家职工服务中心、7家社区共享职工之家、16家心灵驿站、9个劳动公园(劳模广场)、137家职工书屋、72家爱心妈妈小屋、38间环卫工间休息室、115家创新工作室、1家司机之家,服务职工阵地种类齐全,涵盖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维权服务、文化体育活动等工会工作方方面面。自2022年9月开展“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以来,各县区工会瞄准“五强”目标,按照“全面加强、一县一品、服务大局、善作善成”的工作目标,着力打造各自的“招牌菜”,在推进工会阵地建设上取得诸多新进展、新成效。

4e1654fcec0a4888f73f8d72f11d655.jpg

ee28e1353105bcad6908886a175d1e4.jpg

工会名称

“一县一品”项目

昌黎县总工会

打造县级工人文化宫工作品牌

卢龙县总工会

乡镇工会文体中心全覆盖

青龙县总工会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贡献“工”力量

海港区总工会

党工共联“1238”助推工会组织建设扩面提质

抚宁区总工会

职工子女家庭教育指导和职工心理辅导

山海关区总工会

行业工会联合会建设

北戴河区总工会

“健康守护365”职工普惠化服务项目

开发区总工会

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建设

北新区总工会

“三比三创”助力康养产业大发展

1  秦皇岛市县区工会“一县一品”


       总体来看,全市县级工会干事热情高涨,工会阵地建设使用情况良好,举办文艺汇演、书画展、体育比赛、培训交流、法律咨询、特色体验等活动,扎实推进送温暖、金秋助学、职工医疗互助、关爱农民工子女等服务职工各项工作。持续开展职工服务阵地创建提升行动,在职工服务中心、文化宫、劳动公园、户外劳动者驿站、职工之家、心灵驿站、职工书屋、司机之家等工会服务阵地建设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各县级工会全部进入省工会微信矩阵,全部建立基层职工服务平台,线下线上齐发力,开展视频展播、知识讲座、普惠活动,逐步实现工会阵地广撒网、全覆盖,进一步增强职工群众幸福感、满足感,提升了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服务职工平台分布不均。开发区总工会心灵驿站、职工书屋、创新工作室等阵地建设居于全市领先水平,开发区省级爱心妈妈小屋占全市省级小屋94%,海港区市级爱心妈妈小屋占全市市级小屋25.5%,北戴河区在共享职工之家建设上敢于创新、走在前列,阵地建设成果突出。昌黎县工人文化宫建设水平全省领先,但心灵驿站、共享职工之家等其他阵地建设推进力度不足。青龙满族自治县等县区工会阵地建设成果相对薄弱,北新区总工会尚在起步阶段。

(二)品牌欠缺,工作力度有待加强。从“一县一品”、“招牌菜”打造情况看,山海关区等个别县区进度缓慢,确定打造“行业工会联合会建设”品牌目标至今只成立1家民办幼儿园联合工会。此外,昌黎县工人文化宫特色作用发挥不明显,卢龙县基层工会阵地建设、抚宁区职工子女家庭教育服务、北新区康养产业行业工会建设等品牌打造工作还需持续发力,品牌建设成效不显著。

 (三)部分阵地有建管用脱节现象,作用发挥不充分。个别阵地缺少专门管理和维护,功能削弱,如设在中国邮政秦皇岛分公司的“爱心妈妈小屋”及设备一度被挪作他用。半数县区在劳动公园管理维护专项资金的投入使用上缺少预算,公园的日常管理维护制度缺失。有12%职工书屋不经常开展活动,4家爱心妈妈小屋开展活动频度不高,网上工会就业推荐版块动态更新不快。
     (四)县区工会服务职工功能发挥不充分。问卷调查显示,职工希望县区基层工会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开展文体娱乐活动、过节(生日)发福利、岗位技能培训、生活帮扶、就业援助等方面,现状是县区工会文体娱乐活动类型集中,体育活动较多,技能培训工种类型少,受益人群有限,就业援助信息还不够丰富,缺少专业性创业就业指导,未能向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多样化选择。
       二、下步工作举措
      (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强对下跟踪督导,在全市工会系统开展阵地建设“回头看”活动。通过“九查九看”摸清底数,建立阵地建设台账,探索构建动态监管机制,推动职工服务阵地建设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督导经常化。推动落实《对下项目化补助资金使用管理规定(试行)》,坚持工作重心下沉、经费使用向下倾斜。坚持以职工为中心,以更好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不断丰富服务职工工作内容为目标,不断延伸服务半径,着力打造融建会入会、权益维护、帮扶救助、教育培训、文体娱乐、志愿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性服务站点。加大对县区创新工作的支持力度,扶持新兴领域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助力基层工会工作有效运转。
     (二)打造“职工之家+职工心灵驿站+创业就业服务站”新模式。在现有工会阵地基础上进行提质扩面增效,拓展心理健康服务等功能,不断延伸新时期工会职工之家服务的宽度、深度和广度,最大限度为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等在内的广大职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进一步推动工会“心理健康服务”行稳致远,发挥实效。建立乡镇(街道)、社区创业就业服务站,实行挂牌服务,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拓宽群众求职就业渠道,把岗位、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指导、法律维权等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通过提高求职成功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职工创业就业信息网上平台建设,将平台与服务站进行对接,将就业信息在服务站电子屏幕上播放和更新,扩大就业信息传播的受众面。

(三)推动共享职工之家建设迈上新台阶。坚持“全员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共享职工之家”。推广海港区人民里社区共享职工之家建设经验,实现每个县区工会至少打造1家本级共享职工之家、2个乡镇(街道)共享职工之家的阶段性目标。坚持党建带工建,以职工需求为导向,按照地理区位布局,在职工比较集中的园区、街道、社区、楼宇、商圈,依托职工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驿站、职工之家、党群工作站等现有阵地资源,打造含心灵驿站、创业就业服务站、托管驿站、志愿服务站等在内的“会、站、家”一体化的“共享职工之家”,实现服务功能清单化、标识名称统一化,切实叫响做实“工会在你身边”工作品牌,让更多的职工享受到工会暖心服务。
     (四)推动各类职工文体活动场地建设,探索建管用一体化工作模式。积极推动市工人文化宫建设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县区、企业谋划实施文化宫项目建设。开展市级示范性劳动公园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劳动文化一条街”、“劳动文化墙”建设,推动职工服务阵地高质量发展。参照工会资产管理办法,探索职工服务阵地建设、日常管理、使用维护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工作模式,健全完善各类阵地建设、管理、使用指导性文件,建立动态台账,实现定人、定岗、定职责。加大服务阵地后期维护使用投入力度,对阵地建设规范、利用率高、服务良好的单位给予一定的奖补。

(五)持续巩固提升“县级工会加强年”工作成果。按照全总“县级工会加强年”工作部署安排,对全市9个县区工会此项工作进行综合展示。对照“五强”目标(政治引领强、组织功能强、服务阵地强、制度机制强、作用发挥强),对一年来各县区工会在“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上的成效进行晾晒。同时,在打造“一县一品”上持续发力,采取市总机关各部室与县区工会自由结对等方式,聚力打造各自的“招牌菜”。大力推广工作典型模范,推进专项工作成效有效彰显,推动县区工会品牌扎根筑牢。加强县级工会之间的交流学习,注重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做法,在保持本级特色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成果复制推广,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在工作各方面全面推进,力争使每个县区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叫得响的工作品牌。
      (六)开展县区工会工作综合评价。针对县级工会发展不平衡等现实问题,借鉴省总工会关于设区市总工会工作考核评价的做法,出台《2023年度县级工会工作评价办法(试行)》,年底通过综合性工作排名、重点工作排名,晒出各县区工会工作总成绩单和重点工作单项成绩单,同时,设立奖励资金,对综合排名前三名、重点工作排名前两名的县区工会给予奖励性补助。下一年,计划增设特别进步奖,奖励工作进步幅度大的县区,通过实力比拼和实施奖补,着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不断提升各县区工会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