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20-03-04
李军,男,42岁,本科学历,山船重工船舶装配工高级技师。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在他热爱的船舶装配工岗位工作了23个年头。从一名普通的船舶装配工,一步步成长为工人技师、高级工人技师。 20多年来他一直战斗在条件最艰苦的钢结构生产一线, 积极进行工艺技术改进及重点设备机械性能改造,有针对性的解决下料及钢结构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十几年来取得直接经济效益在400万元以上。他特别能吃苦,在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时,他总能勇挑重担,立足岗位迎难而上,降本提效,保护环境,不断创新,使他成长为钢结构生产的核心力量。
李军所在的装配工段是车间的主力工段,工作中他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规避任何质量安全风险,以工期、质量、效率、安全为工作核心。“东疆明”轮工程量十分巨大,仅梯身挖补就达到了上百块,并且全部是铝材质工程,生产难度明显高于钢结构工程。由于他技术水平高超,工段将该工程交给他主导施工,接到生产指令后,他当天连班至晚二十三点,量尺下料将第二天所需物料全部筹备到位,理顺施工流程,制定合理的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后才下班离岗。经过五天的连班加班,使原本需要十天的“东疆明”轮的舷梯工程提前五天抢战结束,并一次报验合格。“爵士”轮舱盖挖补钢结构量极大,生产条件极差,舱盖支撑用料全部是150*150*25的角钢,单支重量在40公斤左右。舱盖下方区域狭小,高度最高处1.7米最低处仅有1米左右,进出不便。他只能用手拉肩抗的生产方式将支撑用料人力搬抬到位;舱盖最小作业空间不足0.5平米,在如此狭小的空间进行气割、装配、打磨作业,人员无处躲藏,飞溅铁削打在安全冒上砰砰作响。进去时身上冰冷,在小空间作业10分钟后,身上的内衣就被汗水湿透,出来后身上被冷风一吹皮肤就像被刀割一样,他顶住压力克服极端环境给生产带来的不便,每天连班至晚上二十一以后,连续三天,硬是将工程提前一天结束并一次报验合格。多年来该同志将急、难、险、重工程抢在肩上、干在前面,并全部都能保质保量按时或提前完成,得到了领导及船东船检的高度赞誉。
多年来由他主创研发的科技创新项目主要有以下几项:1.主创研发了等离子“图形库叠加套料”切割法,使生产效率提高70%。2 .实现CAD船名、水字编程,提高工效50%,一次报验合格率达到100%。3.等离子切割机保护帽加护套,每年可节约12万元以上。4.素线坐标测绘法的研究。下料效率比之前提高50%,准确度达到100%,提高切割精度70%。5.大幅度提高铝制构件装配一次报验合格率,使海底阀箱一次报验合格率从84.6%提升至了98%。6.编制《五毫米以下薄板拼焊新工艺》,使五毫米薄板拼焊RT 一次报验合格率及力学实验一次合格率从35%提高到100%,节约生产成本降低能源消耗40%以上。7.成功解决“LPG液化石油气加热器特种低温钢装配焊接脆裂问题”。8.研发焊缝及边缘清理装置。此装置可以广泛应用于修造船钢结构拼板焊接、桥梁钢结构焊接、各种钢结构厂房装配焊接工程中。此装置经查新确定为全国首创,已申请国家专利。
李军认真履行员工安全岗位职责,把安全工作放在工作的核心位置,确保生产在绝对安全的条件下进行,不放过任何安全隐患;在生产过程中,他每天提前来到工作岗位20分钟以上,对安全生产环境及当天所需使用的工具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工作开始以后不存在安全隐患。作业过程中时刻注意自身及同志周边的安全环境变化,提醒同伴及相邻作业小组相互协调,防止发生相互伤害事故;由于他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参加工作以来从未出现过任何安全事故及安全险肇事故,多次被公司评为“安康杯”先进个人。
随着公司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老员工的更替,提高新员工的技能水平成为当务之急。多年来他一直负责车间及公司各工种技术培训比武评判,组织落实公司船舶装配工定级培训及考评工作。累计培训800人次以上,培训达3000课时。先后开设培训课程七项,并在培训中心进行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