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22-11-21
开发区总工会 温 暖
摘要:民主管理工作承担了保障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职责,是检验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是否落实到位的标尺。本文阐述了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探讨民主管理工作有效路径,从而保障了职工合法权益、维护了职工队伍稳定、促进了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民主管理;职能;合法权益;职工队伍;稳定;发展
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深化,组织方式、管理模式、利益关系都发生了变化。民主管理工作在现代企业运营管理中发挥了日趋重要的作用。面对职工普遍具有的自我意识强、文化观念开放、技术创造性强等客观因素,对企业跟进管理方式提出新要求,推动了企业从权威的家长式管理转变为亲密伙伴式领导,通过落实职工各项民主权利,不断增强职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
一、认识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1.1民主管理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开展工会工作的重点。企业是落实民主管理工作的平台;工会是具体负责组织本企业职工开展民主管理工作的机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责任人。全总原民管部部长郭军曾强调:“民主管理是管理的有机组成,并不是要替代企业管理,而是要通过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增强其责任心,调动其积极性。企业的民主管理能够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民主管理也是生产力”。鼓励职工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群策群力,健全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础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为职工合法权益提供服务,鼓励和调动职工群众的创造性和民主精神,保障职工在企业生产中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有效行使民主权利,协调好新时代的劳动关系,进一步发挥了民主管理在推进企业有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也让企业经营者认识到民主管理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推动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民主管理工作是职工维护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职工是企业成长发展的细胞,通过民主管理,可以让职工真正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来,有效体现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企业与职工是关系密切的利益共同体,有利于满足职工参与审议生产经营重大决策的要求;有利于集中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促进企业科学决策;有利于实现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在工作推进中,中粮鹏泰的班组建设、中油宝世顺的恳谈会制度、中石油燃料沥青的员工心理辅导等不同的形式推进民主管理工作,做到了把职工发展需求作为企业发展的立足点,在开展各项工作中勇担责任,使职工的个人作用可以得到最大效能的发挥。推动职工行使建议权、监督权和选举权等民主权利,并积极参与到企业生产计划以及重大事项的讨论与决定中,促进企业民主管理水平提升。
二、开展民主管理工作的有效路径
2.1党政工齐抓共管。习近平总书记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座谈时强调“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要坚持职工代表大会的基本形式地位,健全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使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更充分的有效保障”。民主管理是一项覆盖范围广、覆盖内容多、政策性强的工作,实行民主管理需要党政工共同推进,要不断健全组织机构,相互协调配合,切实把党组织第一领导人、行政第一责任人、工会第一负责人纳入到组织机构中,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保障民主管理相关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工会作为群众组织,要加强企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建设,发挥企务公开协调领导小组作用,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特别是积极争取党政领导对工会工作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让职工群众的意愿诉求落地见效,增强实行民主管理、实现民主权利的强有力保障,从源头上维护职工权益。
2.2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是中国特色民主管理制度的基本形式。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职工关注度较高,推进工作有一定难度。民主管理工作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和进步,企业的民主管理形式和内容就要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步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以厂务公开、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为重要形式的制度建设,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保障民主管理工作有策略、有步骤、有创新,提高管理效果。一是持续抓好企务公开制度。厂务公开是民主管理的重要创举,能够缓解企业在改革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建立相适应的企务公开制度,可以维护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大从企业经营状况、小到休假考勤等,从对职工切身利益等问题的关注,向企业经营决策、专业管理的重大问题和深层次拓展。逐步完善公开制度和内容,创新企务公开形式,把工作切实做实做深做细,保证信息透明度,激发职工参与企业发展积极性,发挥企务公开“集群智、聚群力、促发展”的独特作用。二是职代会制度落实到位。职代会制度是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民主制度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载体。推进职代会制度建设,确保职代会职权落实到位,要坚持广泛征求职工意见、认真审查职工提案、规范会议程序等各环节要求,及时反馈职工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确保客观准确反映职工心声,让职工真正行使民主权利。三是健全完善集体协商制度。集体协商制度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市场博弈对话机制,职工可以借助集体协商平台合理有序表达利益诉求,对开展集体协商工作起到指导性和约束性作用,达到企业和职工共赢的目标。
2.3发挥工会组织指导作用。工会组织是连接企业和职工的桥梁,是职工的“代言人”,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坚持不懈抓基础,合理分析深入研究,通过“民主管理进民企”、职代会自查、培训指导等方式方法,因企制宜指导工作,不断健全民主管理各项工作制度,不断发挥监督职能,抓重点、攻难点、破难题。让每名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民主形式,对企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其他事务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以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方式,不断提升职工在企业的话语权。
2.4提升民管工作者素质。人员素质是决定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实现民主管理工作提质增效的基础。企业行政人员、民管工作者、职工群众都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如思想认识、管理水平、业务技能等,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民主管理工作的效果。因此,要重视教育培训工作,通过集中授课、菜单式授课、送教上门等不同方式,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树立科学的民管工作理念,进行扎实的理论培训和高超的实践技能,不断提升整体素质,确保民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民主管理的监督规范运行,促使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民主管理实际功效。
三、应对民主管理工作的新挑战
3.1健全完善民主管理薄弱环节。民主管理主要由职代会、集体协商、企务公开等部分构成,这些制度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应统筹兼顾。首先要合理分析深入研究,建立科学的民主管理组织机构,不断健全民主管理机制,把民主监督制度落实到位。民主管理是实践的,不是空洞的,加强分类指导,提升制度建设质量,坚持不懈打基础、抓规范、见实效,取信于民,切实维护职工与企业的共同利益。其次,依法规范推进民主管理,明确职代会与企务公开的关系,认清职代会是企务公开的载体,企务公开是民主管理的延伸,是职代会的抓手,两者不可相互替代,前者侧重于职工的参与管理,后者侧重于民主监督。通过法规条例宣传、微视频展示等途径,增强职工的民主意识,从制度建设上加以规定和细化,从程序上加以明确和限定,为民主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
3.2推动民主管理方式多样化。拓展、深化、创新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在坚持现有制度的基础上意识先行,入脑入心,大力宣传,增强企业和职工的民主管理意识。一是不断推动民主管理发展适应职工内部结构多样化的实际需求。面对工会干事兼职多,新生代职工民主诉求更加明显,自我表达意愿性较强等实际情况,我们要全面考虑不同年龄阶段职工的诉求,认真分析职工的意见和需求,不断调整工作方式,通过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为职工拓展更多的参与途径,全面维护职工合理诉求,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突出民主管理重要性,确保民主管理水平持续提高。二是通过制定职代会、企务公开等工作标准,引导企业动态核查工作进展情况,因企制宜制定解决方案,形成动态管理、动态跟踪、动态评价。三是加大对企业各环节的监督协调,及时公开、定期公开,努力在业务生产中积极维护职工权益,提升工作开展效率和职工满意度。
3.3加强民主管理队伍人才建设。只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保证民主管理的有效开展。因此,需要加强对职工综合素质的培养,从业务知识、思想素养、沟通能力等方面入手。选拔有思想、有能力、有责任的民主管理人才,定期开展培训,更新其思维观念,树立“职工无小事”意识,不断加强服务意识、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用创新的思维模式定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职工的各类诉求,解决职工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不断调整工作方法和内容,提高民主管理工作质量。
四、结束语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工的支持和参与。我们要努力促使职工积极参与到管理中,“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工会组织要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必须依靠广大职工,通过畅通民主渠道,营造民主氛围,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民主管理成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载体,推进民主管理在探索中前进、发展中深化、创新中提升,助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