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22-10-26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 宋 坤
第一章 导 论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对企业管理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管理只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才能不被淘汰,长远发展。企业民主管理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改进手段,那么企业如何进行企业民主管理?又如何充分发挥民主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让民主管理更好的促进企业各方面发展?是一项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在企业中愈发重要。
第二章 企业民主管理的理论分析
(一)企业民主管理的涵义。企业民主管理,主要是通过工会代表和组织发动职工民主参与企业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实施群众监督,促进企业决策民主、利益关系公平公正、职工团结和谐,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强大动力。企业民主管理是一种现代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属于管理学范畴,不是民主政治范畴。它是一种管理理念与方式,它的本质是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促进人的发展,从而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二)企业民主管理的主体。民主,指人民所享有的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或对国事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主体就是这个“民”字,民主管理最直观的主体就是人,人的意志,人的意愿、人的观念、人的行为。企业民主管理,主要是职工参与到企业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不断注入新的、好的思路想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公司各方面发展。
第三章 企业民主管理的发展历程简述
民主管理作为基层民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西方国家普遍称为“工人参与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英国,二战以来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经济环境不同,西方各国工人主要通过劳资共决制、企业委员会、劳资集体谈判和工人自主管理等形式参与企业民主管。
在中国其也有着源远发展历程,从建党初期党提出工人参加劳动管理的主张算起,至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主要节点有几个: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纲领》明确规定,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加强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并于1921年8月11日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党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机关。不久,在全国罢工高潮的形势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争取和保护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根据党的最低纲领的要求,拟定了《劳动立法原则》和《劳动法案大纲》,向全国发出通告,大力倡导劳动立法运动,提出了工人参加劳动管理的主张,从而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萌芽了企业民主管理的思想,为企业民主管理的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在思想大潮的影响下,1926年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企业民主管理尝试。之后陆续在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工业企业中实行了"三人团"制和召开工人大会,也就是现在职工代表代会的原型。然后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厂务会议、生产管理委员会、工厂管理委员会等多种民主管理的新形势。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总结了很多新的民主管理的经验,普遍采取了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制度。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对企业民主管理十分重视,陆续出台了各类相关政策,直到1950年6月29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从法律上肯定和保障了工会代表维护工人群众的合法地位。1992年新《工会法》应运而生,进一步在法律和政策上明确了企业民主管理及其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这一时期,不但是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和职代会制度建设蓬勃发展时期,也是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和充分发挥作用的时期。至今企业民主管理已经成为深入人心、深得民意的管理模式,我们不断在创新的路途上探索,致力于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
第四章 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领导干部对民主管理缺乏充分的认识。有些企业的领导干部对民主管理缺乏充分的认识,对企业内部的民主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民主管理存在模糊认识,认为企业民主管理不过是走过场,应付职工,认为企业就应该把精力集中于生产经营,职工只要听指挥、不添麻烦就能促进高效发展,员工站位不够,提出的意见建议也不具有可参考性。这些错误认识严重阻碍了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得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造成许多职工不能感受到自己也是企业的主人;更甚者造成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得不到实现和保障,出现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情况。
(二)企业民主管理在创新方面还缺乏新的思路。如厂务公开制度、形式、方式都较为陈旧,公开制度还缺乏规范性,执行起来还存在不及时、不严肃情况。在企业民主管理的方式方法上,创新度不够,职工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管理不够合理。公司领导及职工对企业民主管理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多,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企业民主管理的需求,缺乏对企业民主管理整体性规划,不能形成良好的体系及运行机制,不能很好的开展宣传学习,在企业内没有营造浓厚的氛围。
第五章 现代企业民主管理的必要性
(一)现代企业民主管理具有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企业民主管理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具有支撑和推动作用。它在领导和职工之间起到协调功能,有效协调企业内部的利益矛盾关系。它能促进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企业及员工行为,坚持依法依规办事,维持企业氛围和谐。它能通过听取各方意见提高达到创新、创效的目的。它能提高企业凝聚力,提升职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二)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在《宪法》《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中都有明确规定。公司成立工会组织,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代会或其它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动员和组织职工参与经济建设,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确保企业正常运行,工会和企业民主管理是企业和职工之间的纽带,维系着企业和职工的关系。
(三)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带来的挑战。1.在我国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他的生产经营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而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劳动者与企业是双向选择的劳动关系,职工的参与意识日趋强烈,势必要有一个的制度和平台,协调彼此的利益关系,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就是这样一个能让让职工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的平台,这对于平衡各种利益矛盾,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改革,现今世界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多元化经济体制,大量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出现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对企业民主管理的途径和形式的建立与完善提出了迫切要求。
第六章 现代企业民主管理的路径
(一)以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离不开职工的支持和投入,需要以厂为家的主人翁意识,也就是说离不开民主管理。企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树立正确的民主管理意识,紧紧依靠广大职工将真正的企业民主管理实施落地,使双方利益切实得到保障,形成平衡态势,互利互惠,才能不断向好发展,形成双赢。
(二)完善制度保障。完善民主管理各类制度,形成全面的制度体系,让工作开展有法可依,有制可循,才能确保实施过程不走弯路,不走邪路。不断完善职代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平等协商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健全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建立企业职工民主评价制度、举报和监督制度、职代会通报制度、企业经营者与职工民主对话机制、职代会立案制度与动议制度等等。
(三)坚持民主管理监督保障权。职工作为劳动和民主管理的主体,理应享有民主管理监督保障权。劳动力是生产的重要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势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决策和管理权限,而在新时代企业管理思想也逐渐深入人心,落实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利是基层企业顺应社会发展、顺应经济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这是企业自身发展规律使然。
(四)坚持把民主管理作为工会工作重点的原则。工会作为职工与企业的桥梁,是代表群众利益的组织。按照法律的规定,工会组织应当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管理,实行民主监督,尤其在涉及职工利益,研究劳动用工、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生活福利、社会保障等问题的会议时,更应该充分依法发挥工会职能,确保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真实有效的实行。
(五)畅通建议渠道,加大民主宣传。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原有的信访、建议渠道已逐渐陈旧且存在弊端,在便利性和保障职工的信息安全性方面都存在不足,所以利用信息化畅通合理化建议渠道是势在必行的。同时要加大民主管理的宣传工作,真正做到让民主管理在企业中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态势,做到知行合一,不断提高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
第七章 结 论
企业民主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在当前形势下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定会将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日臻完善。当前企业民主管理必须要注重民主与管理的融合,将企业的利益和职工及相关者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在企业内部形成合力,扎扎实实地推进好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把民主管理贯穿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职工的群体优势和主体作用,不断促进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查晓然:浅析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改善路径文 章 编 号 :1 0 0 8 - 3 7 3 1 ( 2 0 1 8 ) 0 1 - 0 1 3 7 - 0 4
【3】宋仙菊:浅谈现代企业民主管理 发表于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文章编号:1671-5780(2016)22-0109-01
【4】向德荣:我国企业民主管理的历史发展
【5】谢巍:也谈企业民主管理的机遇和挑战 分类号:F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