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河北工会十年(3)|争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先锋

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22-09-28

重点项目劳动竞赛全覆盖、“十百千”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河北大工匠寻访宣传……全省千万职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更加突显



检测数控机床的精度,排除机床故障,对试切件进行精密加工……8月10日,在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调试维修工比赛中,参赛选手熟练地操作着数控机床。

  践行工运时代主题,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技能大赛,仅仅是全省工会组织工匠技能人才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和全总的坚强领导下,以深化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牵引,牢牢把握我国工人运动时代主题,围绕高质量发展需求,做到重点项目劳动竞赛全覆盖,构建省、市、县和企业全链条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体系,广泛开展河北大工匠寻访宣传活动,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工匠人才、技术能手,在助推我省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上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在遵秦高速施工现场,巨型机械在山间隆隆作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数以万计的建设者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工程施工进度,“大干120天”劳动竞赛的旗帜,迎风飘扬。

  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是省总工会组织动员全省职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好主力军的具体举措。近年来,省总工会先后下发《2016-2020年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关于开展“建功‘十四五’争当排头兵”河北职工推动高质量发展劳动竞赛活动的意见》《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推动各级工会围绕“三件大事”和省市“两新一重”建设项目,结合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具体要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或专项劳动竞赛,以实际行动推动宏伟蓝图在燕赵大地落地生根。

  与此同时,自2017年开始,我省首倡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被全国总工会确定为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并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性劳动和技能竞赛。2021年我省“聚力‘六比一创’创造雄安质量”、河北交通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三个引领性劳动竞赛项目,再次被纳入全国“十四五”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库管理。

  广泛深入开展的“建功‘十四五’,争当排头兵”劳动和技能竞赛,建立了“分级到企”的管理体系,在全省形成了“一盘棋”格局,实现了省市重点项目劳动竞赛全覆盖。其中,仅今年确定的省、市两级重点项目劳动竞赛就达1990个。

  着眼高质量发展,我省工会组织通过劳动和技能大赛,不仅为全省职工搭建起了广阔舞台,还涌现了一大批行业、职业和工种技能领军人物和先进典型。

  河北大工匠、中铁建工集团的姜秀鹏,创新筑就冬奥精品“雪如意”,让世界看见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全国劳模、河钢集团邯钢公司邯宝炼钢厂的唐笑宇,钢炉台上“炼”出的世界技能冠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钢铁强国凝智聚力;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的夏立,用匠艺提升“中国精度”,亲手装配的天线亮过“天眼”,指过“北斗”,送过“神舟”,护过战舰……

  精湛技艺,卓越匠心。他们向世界展示了河北职工高超技艺,更彰显了河北工会为职工从业务提升到技能比拼搭建舞台所作出的贡献。



2019年河北大工匠“不服来战”晋级挑战赛焊接操作技能比赛现场 《河北工人报》记者郑荣玺摄


5月10日,河北省工匠技能人才助力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各级工会组织要把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搭建技术工人成长成才平台,有效激发技能人才的创新才智。

“是职业技能竞赛改变了我的人生,如果不是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从中得到锻炼提高,我就没有今天的业务技术水平……”在2022年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决赛中获得个人第三名的温尚武说,“对我们而言,重要的不是取得了什么名次,而是在比赛中学到了更多知识,看到了山外有山。”

近年来,我省工会组织着眼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我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需要,在全省开展实施了“十百千”职业技能大赛,省级确定10个比赛项目、市级确定100个比赛项目、县(企业)级确定1000个比赛项目,分级组织比赛。同时结合全省性行业比赛项目,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牵引、分级实施、层层选拔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体系。

“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焊工职业技能竞赛、家政服务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省总工会的全力推动下,全省各级工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在竞赛思维、办法、内容、手段等方面推陈出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技能竞赛。

与此同时,自2016年起,省总工会还联合北京市总工会、天津市总工会开展了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通过轮值主办比赛,实现区域联动,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有效促进了三地职工的交流合作,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国网河北电科院电网信息安全员常杰,通过技能大赛实现职业生涯的“三级跳”;中油管道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特种设备电焊工孟令晨,在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过关斩将荣获个人第二名;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高级技师刘志彬,从参赛选手到大赛裁判……据统计,我省工会每年组织开展的“十百千”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带动450万名职工参赛,10.7万名职工受到奖励,1.6万名职工晋升技能等级。

厚植人才沃土,打造活力燕赵。在积极构建多层次技能大赛的基础上,全省工会全力“叫响做实河北大工匠品牌”。

“他们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他们才是我们最值得追的‘星’,他们才是我们心中的楷模和英雄。”在“2022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记者见面会直播留言中,网友们表达着对工匠人才的由衷敬意。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需求,省总工会自2017年开始,联合省直有关部门在全省组织开展了河北大工匠寻访宣传活动。通过工会寻、媒体访、群众推等多种方式,累计寻访宣传各类工匠人才599名,推选出一名“大国工匠”、50名“河北大工匠”、50名“河北工匠”。

每一批工匠人才的涌现,都是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通过开展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活动系列活动,这些劳模、工匠人才已经成为职工群众心中的‘明星’,我省产业工人竞相学习的榜样。”省总工会宣教和网络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劳动光荣,技能珍贵,创造伟大。

“创新工作室联盟为开展创新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对解决生产中的‘卡脖子’难题,帮助很大。”5月31日,在燕赵工匠自动化创新工作室联盟创新成果发布会现场,常山北明恒盛纺织分公司葛文军创新工作室领头人葛文军深有感触地说。

围绕我省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需求,省总工会大力实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倍增计划,在全国工会系统率先建立起3800多人的导师队伍,其突出带动作用明显。截至目前,已建立起不同层次的创新工作室5200多家,其中国家级18家,位居全国第一,汇集中青年高技能人才4万多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5万多项,获得国家专利2.5万项,年均创造经济效益约10亿元。

“我省持续开展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已形成了搭建平台、成果展示、厚植基础、导师带徒的一个闭合式激励引导职工开展技术创新的工作链条。”省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实干托起梦想,奋斗成就未来。建功“十四五”、奋进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全省工会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新的贡献。(记者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