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22-09-28
抓机制、建试点、拓深度、赋能力……全省上下合力打造新时代“产改”的“河北样板”
2022年5月,河北省产业工人建功新时代风采展举行,430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参与直播、观展。《河北工人报》记者郑荣玺摄
“2018年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上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总书记跟我握手的那一刻,倍感幸福、倍感自豪。”这是河钢集团邯钢三炼钢厂特档技术主管周文涛至今都念念不忘的一幕。
从普通技术员到享受专家级薪酬待遇,从河北大工匠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车间一线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周文涛的跨越式成长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企业的培养,更离不开全省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十分关心产业工人队伍建设。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就“产改”专门进行部署和谋划,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
雷厉风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河北省《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高规格成立省推进“产改”协调小组,各市县均成立党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协调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协调、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
高站位谋篇布局,让我省“产改”顺利推进并逐步向纵深发展。
在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召开技术创新大会,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重奖;采用“离校不离岗、校企双导师”模式,与多家院校联合举办研究生班,批量培养企业急需人才。
张煤机《对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办法》的实施,仅仅是我省各地各单位推进“产改”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
工作中,省总工会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人社厅等13个成员单位,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聚焦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改革措施,共同发力、协同推进、分类施策。
省委常委会两次专题听取“产改”工作汇报,将推进“产改”工作列入省委深改委工作要点和省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
省“两办”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工会工作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推动“产改”再深化再出发增添新动力。
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专题研究促进产业工人队伍技术技能提升问题。
……
一次次聚智赋能,一项项改革创新,一条条政策加持,针对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问题,省“产改”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以建章立制为抓手,制定出台了40余项基础性、先导性配套政策,详细部署了全省层面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举措的“任务表”和“路线图”。
行大道,常维新。为确保“产改”效果,省“产改”协调小组明确省级层面采取全面试点和项目试点相结合的方式分批、分类先行先试。
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职工培训,举办“大港工匠研修班”“劳模学堂”等培训班,实现五大港口主体工种培训全覆盖;制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设立创新工作室专项资金,加大先进创新工作室、优秀创新成果奖励力度。
作为我省首批“产改”省级试点单位,河北港口集团借助分类施策的“产改”特色,使近年来的研发创新成果达到1500多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1亿元。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先后分3批确定500余家单位,建立了覆盖各层级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结构的试点单位体系,将改革细化成52项具体任务分类先行先试,形成了一批务实管用的工作经验,破解了一些改革难点。”省“产改”协调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明确,在农场、林场等领域,“产改”以“推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林业”为核心内容;在汽车、钢铁、冶金、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领域,“产改”以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内容;在大数据与物联网、信息技术制造业、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产改”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创新网络载体、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为核心内容。
改革虽险,吾必攀之。事实证明,通过深入指导试点单位积极落实各项改革举措,不断放大试点效应,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推进,我省“产改”的含金量不断提升。
走进邢台德龙钢铁公司,“劳模墙”位于党建展厅内的显著位置,公司车辆以劳模命名,厂区内有“匠人大道”,每个分厂都有以能工巧匠、技术标兵等命名的职工工作室。“在德龙钢铁,工人拿到学历、评上职称、提升技能等级,公司分别给予每月50-800元津贴。如今,该公司高级工以上占比已由此前的8.9%提升至18.5%。”德龙钢铁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类似德龙钢铁,建立健全促进产业工人全面发展制度体系的单位,在我省推进“产改”过程中还有很多。
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方面,省总工会率先在全国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职工诵读活动,得到全国总工会的高度评价,被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借鉴。
在技能素质提升方面,许多企业主动形成了以技能比赛为龙头带动技能培训,以技能培训为基础促进技能提升,以技能提升为支撑推动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
在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方面,省人社厅、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总工会等部门以各种方式指导督导国有企业推进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非公企业建立灵活高效的薪酬分配体系,鼓励各类企业建立健全产业工人培养、评价、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
……
伴随着我省“产改”不断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一项项与“产改”高度关联的政策在各地各单位落实落地,搭建起职工职业发展的“立交桥”,畅通合理流动的“绿色通道”,持续学习、不断成长的“快车道”,着力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推动了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截至目前,全省产业工人中技能人才规模不断壮大,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46.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309.7万人,技能人才总量比2017年翻了一番。
我省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3次,累计获得1银1铜4个优胜奖;在首届全国技能大赛上获得1金1银2铜18个优胜奖;在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取得团体总分第5名,6个工种单项均获得优胜奖。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
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深改委的亲自指导下,全省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级各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优势,在推进“产改”向纵深发展、向基础延伸中积累了大量可看、可学、可用的宝贵经验,打造了新时代“产改”的“河北样板”,为我省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和智力支撑。(记者高会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