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22-03-16
乡镇(街道)工会作为发挥工会重要作用的最基层的工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七届书记处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工作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全总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市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建设,我们对全市各乡镇(街道)工会组织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对全市乡镇(街道)工会基本数据进行了认真分析,现将我市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镇(街道)工会基本情况及加强工作的举措及成效
一是组织体系健全。全市已经形成了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工会为主体的“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体系。四区三县共有乡镇77个、街道19个,均设立了总工会。二是人员配备整齐。全市96个乡镇(街道)总工会中有专职工会主席2人、兼职工会主席94人,有专职工会副主席15人,兼职副主席73人,专职工会干部41人,兼职乡镇(街道)工会干部198人,兼职工会干部均由乡镇其他干部兼任。所有工会干部均为未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经党委组织部门同意任职的专职工会主席2人、兼职工会主席87人;专职工会副主席13人、兼职工会副主席67人,专职工会干部29人;未经党委组织部门同意但实际已配备的兼职工会主席7人,专职工会副主席2人、兼职工会副主席6人,专职工会干部12人。为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工作力量,根据省总的相关要求,在37个乡镇(街道)设置了工会社工岗位,2019年4月全市通过购买岗位服务的形式已有23个乡镇(街道)工会社工已经上岗,缓解了基层无人干工作的压力。加强了对乡镇(街道)工会工作规范化的督导力度,严格落实工会主席同级副职配备,配备率为97.9%,严格落实乡镇(街道)总工会按期换届及工会主席民主选举工作,确保工会组织的合法性。三是工作保障完善。全市乡镇(街道)总工会有独立办公场所55个,办公桌、档案柜等办公设施齐全。工会资源手段向基层倾斜方面,每年都会有专项资金用于对乡镇(街道)工作经费补助。四是积极开展活动,不断增强工会的吸引力。各乡镇(街道)工会组织辖区内职工积极参加“安康杯”竞赛;指导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积极开展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工作以及职工技能培训,优秀职工之家评选等活动。不仅进一步改善了职工活动载体,加强了自身队伍建设,而且促进了职工就业创业,也充分发挥了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起到了突出作用。
二、当前乡镇(街道)工会面临的突出困难
我市镇(街道)工会在深入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认真落实上级工会的决策部署,在健全基层工会组织网络、维护职工群众权益、加强乡镇(街道)工会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由于受到思想认识、组织体制、工作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当前我市乡镇(街道)工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党政支持力度不够。在调查中,有的乡镇街道工会干部反映,个别党政领导对工会工作关心少,上级不推就不动,上级不问就不管,导致乡镇街道开展工作有困难不敢说,怕给领导”找麻烦、添负担”。特别是近年来缩减专职干部、工会干部兼职过重,兼职为主、主业为辅的情况,造成一些乡镇街道工会成为摆设、流于形式,难以有效开展工作。
2.工会干部队伍配备不足,专职工会干部少。绝大多数乡镇(街道)工会至多配备工会干部2—3名,个别乡镇配备了专职工会干部,大多工会干部都兼任其他职务,难以做到“专职专干”。由于承担的任务太多,只能把主要精力集中放在党政布置的中心工作上,反而把“软指标”的工会工作放在“副业”的位置上,一定程度上造成乡镇工会“无暇干事”;目前我市正在进行乡镇(街道)改革,职能将进一步优化,乡镇(街道)工会繁重的工作任务与薄弱的工作力量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为乡镇(街道)配备的社工在任务繁重时也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专职工会业务当中,导致乡镇(街道)工会“无人干事”的现象也比较突出。
3.各乡镇(街道)经济发展不均衡。县区的经济主体一般都在乡镇(街道),纵观全市乡镇(街道)的经济发展极其不均衡,部分乡镇(街道)会出现企业数量较少的情况,职工人数多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数和源头入会的农民工,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或者部分小型企业都属于家庭作坊式的企业,不存在雇用的劳动关系。辖区内的大部分的新农合组织都是村民入股的形式,季节性、临时性用工情况比较多,用工天数很短,且用工不稳定,不符合建会条件。乡镇(街道)工会规范化建设的部分指标完成有一定难度。
4.干部素质参差不齐,业务能力待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干部调整频繁,且上岗培训的机制欠缺,业务素质难以保证,而且绝大多数工会干部都是兼职,对工会工作和业务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以常规思想认为工会工作简单易干,没有什么专业性和难度,面对上级工会各个部门部署的日益规范化和精细化的工作任务缺乏处理能力和应急水平,一定程度影响了乡镇(街道)工会工作的开展。
5.工会经费短缺。目前,乡镇(街道)工会经费主要来源,一是上级补助,二是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由于工会经费主要靠乡镇(街道)工会自身负担,并未纳入本级预算,所以多数乡镇(街道)工会财政困难,对工会的补助也十分有限,致使“工作下沉,标准下降”,一些工作难以在基层落实。
6.个别乡镇(街道)办公场所或职工活动室难以落实。调查中,绝大多数乡镇(街道)都能保障办公场所,个别街道因受办公地点的局限,很难提供独立的工会办公场所,职工之家建设中职工活动室等场所更加难以落实,缺乏相关文件支撑。
四、下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中的重点工作
1.从人力物力上保障工会工作。解决乡镇(街道)工会存在的突出问题,关键要解决制约这一级工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瓶颈”问题,努力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一是选优配强工会干部,解决有人干事问题。落实乡镇(街道)工会干部专职化要求,切实解决兼职过多问题,确保工会干部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工会上,配备专职副主席主持工会日常工作,要把真正热爱工会工作的干部选拔到专职工会干部岗位上。在配备专职工会干部上不要搞一刀切,乡镇(街道)企业及职工人数相对较多与基本无企业的乡镇(街道)要区别开,避免出现企业、职工多的乡镇(街道)忙的无暇顾及其他,企业、职工少的或者无企业的乡镇(街道)配备的工会干部闲的去忙其他工作,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工会无事可干的错觉。合理调配和利用工会社工这一资源,真正发挥工会社工的作用,避免出现“忙了别家地,荒了自家田”的情况。二是配套配足工作经费。建立积极的经费分配制度,保障乡镇(街道)工会工作正常开展,从源头上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2.加强工会干部业务能力培训。要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和完整的培训体系,坚持工会干部先培训后上岗制度,特别是对刚接触工会工作的工会干部,要搞好任前培训和岗前培训,提高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3.具体工作要抓出实效。目前,非公经济已经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了相当的位置,多数非公企业对建立工会组织有非常大的抵触情绪,乡镇(街道)这些一线的工会干部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对于建会等工作任务省、市两级工会不应该只注重数量、不重质量,要注重建会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不符合建会条件的不要着急建会,要先建立良好的联络沟通机制,让非公经济的企业家和职工切实的体会到工会的实际作用,自觉自愿的建会。
五、发挥乡镇工会作用,着重聚焦重点工作任务
1.重点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要进一步健全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制度,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维护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和工会组织的统一。强化对基层工会组织人才素质的培养。提高基层工会组织人员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为基层服务。通过送培及定期的各种学习来不断提高基层工会组织的业务水平,使基层工会组织得到长足发展。
2.创新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要充分利用建设职工之家这个有效载体,把基层工会工作全面带动起来。只有乡镇(街道)所属的基层工会活起来,乡镇(街道)的工会工作才有生命力。要发挥辖区内优秀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展示示范单位职工之家的创建活动和发挥作用的优势,带动未建会企业积极建会。
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工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以营造和谐的单位人际关系,促进职工的身心健康,达到身心发展和谐。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促进干群之间、职工之间和谐关系,用和谐的音符推动乡镇(街道)工会的稳定与发展。
六、对全省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的意见建议
1.加大力度对乡镇(街道)工会阵地建设、大型项目的投资与建设,例如职工培训(活动)中心、职工之家的场地建设等。要分层次推进,尽量避免“一刀切”和“全覆盖”,企业和职工人数多的乡镇(街道)要重点和优先考虑,把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2.乡镇(街道)经费不足,打造典型乡镇(街道)工会以及规范化建设相关硬性指标,如办公场所,也需提供更多财力物力的支持,或者上级工会给予经费补贴的政策支持。
3.建会和发展会员任务指标的考核不要以年统数字绝对值增加的形式进行,受诸多因素影响,企业注销、破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年统数字绝对值增加就需要乡镇(街道)多完成企业注销、破产的数量的建会任务,不符合工作实际,建议以实际完成数量为考核指标。
秦皇岛市总工会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