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22-03-14
二、新《工会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
(一)会计确认方面
1.明确了资产、负债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原制度中对工会资产和负债的定义重点强调了所有权或控制权以及能够以货币计量,但并没有界定其确认条件,导致在工会会计具体实务中出现资产负债的确认不够明确,反映不够真实、完整等实际问题J新制度参考《政府会计制度》中会计要素的定义,在原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工会资产、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及事项形成和带来经济利益的本质特征。明确将是否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以及可靠计量作为确认条件,体现了资产和负债的实质,有助于进一步提咼工会会计信息质量。
2.扩大了资产的确认范围。原制度中工会资产主要包括流动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等,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不在工会资产的核算范畴。而随着工会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工会、智慧工会等建设步伐的加快,未完工的建设项目以及软件等无形资产核算面临难题。新制度将
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纳入资产的确认范畴,规定工会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设项目工程确认为“在建工程”进行核算,工会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确认为“无形资产”进行核算,扩大了资产核算范围,提高了工会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3.调整了部分经济业务的确认原则。原制度规定,工会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权责发生制为补充。新制度对此进行调整,规定工会会计处理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釆用权责发生制。如,要求对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按月进行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在对应资产的受益年限内平均摊销,使得收入和费用的配比更为科学合理。
(二)会计计量方面
在计量方面,新制度釆用了更加多元化的计量方法。原制度规定,工会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历史成本法虽然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但难以真实反映多样化渠道取得资产价值的评估问题。新制度引入了《政府会计制度》中资产计价的相关内容,在资产按照实际成本计量的基础上,对不同形式形成的资产采用了多元化的计量方法。如,新制度规定对于工会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非现金资产,在没有相关凭据的情'値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其入账成本;又如,对于工会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非现金资产,没有相关凭据、也未经过评估的,可以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其入账成本。
(三)会计记录方面
1.调整工会资产的分类。为了更好地与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各级总工会及所属事业单位资产产权界定问题的通知》中资产管理相关规定衔接,满足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等工作需要,新制度规定县级以上工会的资产根据资金来源,应分为国有资产和工会资产,并设置“国有资产”“工会资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若一项资产同时使用财政拨款和工会资金,应当区分资金来源及其金额和比例,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
2.将基建项目纳入核算范畴。基本建设项目在工会会计核算中一直釆取独立的核算方式,只有工程完工验收交付使用后,才纳入工会资产核算,这影响了工会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新制度要求从项目投资建设起,就在工会账中通过“在建工程”科目统一归集基本建设项目成本,并根据具体项目分别通过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3.调整工会会计核算科目。新制度按照各级工会会计核算的特点,分别规定了县级以上工会
和基层工会主要会计科目。增加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相关科目,删除了“后备金”等科目。为了与《政府会计制度》衔接,提高决算报告的质量,调整了部分收入和支岀科目及其明细科目。另外,对于业务相对简单的基层工会,新制度根据业务特点将其主要使用的会计科目从42个简化为24个。
(四)会计报告方面
工会会计报表是反映各级工会财务状况、业务活动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的主要变化有:第一,分类编制。新制度规定会计报表分为主表和附表。考虑到各
级工会业务特点和财务核算需求,要求县级以上工会编制主表(资产负债表、工会经费收入支出表)和附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国有资产情况表、成本费用表),基层工会由于业务相对简单只需编制主表。第二,适当简化。新制度删除了“经费收缴情况表”“往来款项明细表”,提高了工会会计的核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