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21-12-02
吉鸿昌,幼名恒立,字世五,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3年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弃学从戎,投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当兵。他作战勇敢,屡建战功,人称“吉大胆”,在策应北伐部队时连克强敌,威名远震,不到30岁就被升为军长。
1930年9月,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不久,他率部第一次和鄂豫皖苏区的红军交战就损失了一个团。这让吉鸿昌非常纳闷:为什么红军队伍装备落后却骁勇善战?为了看看自己到底是在和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打仗,在中共地下党的支持下,吉鸿昌化装成小贩,秘密到苏区考察。在苏区的所见所闻使他大为震惊:红军和老百姓鱼水交融、亲如一家,老百姓主动把自家的孩子送去参军。自苏区考察归来,吉鸿昌终于找到了答案,意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帮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此,吉鸿昌对蒋介石拍来催促“围剿”红军的电报见了就撕,并且命令部下,遇到红军时就朝天开枪。当时苏区有民谣唱道:吉军一来到,红军喜得笑;先丢机关枪,再扔盒子炮;吉军来打仗,对天放空枪;走时丢武器,送给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矢志抗日的吉鸿昌被蒋介石撤销职务,被迫出国“考察实业”,实则是变相流放国外。在国外,他心系祖国安危,沿途曾多次发表抗日演说,呼吁全中国各族人民在日本出兵侵占我国东北、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应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团结一致,牺牲一切,坚决抗日。1932年2月,吉鸿昌结束了考察回到国内,经过认真思考,他深深地认识到:“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才能救中国。”因此,他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党组织,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主动接受党的考验,策反旧部,投奔苏区红军,但没有成功。最终,党组织经过缜密考察,接受了这位赤胆忠心的进步将领。11月,经中共北方政治保卫局负责人吴成方介绍,吉鸿昌在北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身的彻底蜕变。他曾感慨万千地说:“我之所以能够毁家纾难,见危受命,抗日救国,是党的感化,是党的意志。”并坦言“前半生已矣,后半生应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