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21-11-24
由《中国工人》杂志、“学习强会”平台,联合全国总工会安徽、江西、广东、陕西4个蹲点工作组开展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问题”征集活动,得到快递小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热烈回应。“学习强会”在全国总工会基层工作部的指导下,邀请权威、专业的工会工作者,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问题进行解答。今天,市总工会订阅号将更新到第八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你问我答”,一起来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吧。
1.除了企业工会,还有哪些适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的工会组织?
答:新业态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的工会组织模式带来挑战,全总要求各地工会根据地方和行业实际,按一个或多个行业成立以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主的行业工会联合会,作为吸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和管理服务的重要载体。有条件的要配备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保障工作经费。与此同时,努力完善“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建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组织,承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兜底”功能。此外,对应党建片区、社会治理网格、园区、商圈、楼宇等,建立相应的区域工会,推行工会网格化模式,扩大有效覆盖。以上这些工会组织形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都可以申请加入。
截至目前,秦皇岛市总工会已经规范组建秦皇岛市保险行业工会联合会、秦皇岛市保洁行业工会联合会、秦皇岛市清洁洗涤行业联合工会、秦皇岛市物业行业工会联合会、秦皇岛市家政服务行业联合工会、秦皇岛市快递行业联合工会、秦皇岛市民营医院工会联合会、秦皇岛市昌黎县供销广场联合工会8家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织。
2.什么是工会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的“源头维护”?
答:工会的“源头维护”是指工会代表职工参加人大、政协或与政府联席会等途径,推动建立健全劳动保障法律制度或政策措施。全国总工会在《关于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动和参与制定修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充分表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意见诉求,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各项权益在法律源头上得以保障;配合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加快完善工时制度,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推动司法机关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
3.像我们送餐员大多工作任务重、考核要求严,工会有什么政策能保障我们的安全健康呢?
答:全国总工会调查显示,大多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户外工作,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高,网约工中患有职业病或工伤、因病欠债的比率达33.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2%。某地工会调研显示,40.2%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无法每周双休,仅能在春节期间休息的占10.6%;大量从事快递、送餐工作的劳动者被算法精准掌控,为完成定额承受着巨大的身体负担和精神压力。
为此,全国总工会与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规定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标准,不得制定损害劳动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标,强化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形下的劳动保护,最大限度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危害。
4.工会能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一些技能培训吗?
答:2010年以来,全国总工会在全国开展了旨在为培训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和就业服务的“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并协调相关部门对参与培训的劳动者给予资格认证。2021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意见》中指出:“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特点和需求,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素质整体提升。”
各地工会也在积极优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突破劳动合同条件和职业目录限制,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培养模式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衔接匹配,使更多劳动者掌握相关技能,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中就业创业。例如,许多地方工会采取购买服务、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部分地区和企业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技能提升培训试点,引导在就业地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长江中下游省份组建了职业教育联盟,探索跨区域职业教育培训协作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纷纷出台政策,将快递工程专业纳入职称评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