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工人运动史——军阀混战时期秦皇岛地区之时局

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21-09-02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后,奉军战败退回关外,直军占领了秦皇岛、山海关以西的地盘,并驻有重兵把守。直军头头吴佩孚一向仇视工人运动,在镇压了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之后,又于 1923年2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相继在各地查封工会组织,缉捕工人领袖,秦榆地区正处于直军统治之下,自然不能幸免,迫使工运转入低潮。

  奉军战败以后,积极整顿军旅,扩充实力,伺机再起,以报一箭之仇。除从军康上加紧战备活动之外,还在政治上广结外援,与广州孙中山先生和浙江卢永祥结成反直三角同盟,终于在1924 年9月18日发起了第二次直奉战争,致使秦榆地区再次沦为主战场。在此期间,直军发生内讧,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给吴佩孚的后院放了一把大火,迫使吴不得不分兵回师北京救援。奉军乘机向关内猛烈进攻,到11月底,直军节节败退,奉军占领了京东大片地区。两次直奉交战,给秦榆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战争创伤,人民流离失所,走死逃亡者难以计数。自此之后,军阀混战一直延续了几年之久。据当时开滦秦皇岛港英国资本家及其代理人与开滦矿务总局的通报资料记载:“战争一直困扰、威胁着这个地 区。”1925年8月,开滦经理处月报载:“沈阳张学良将军从19日到22日,到港进行了短期访问,他的特使代表他的父亲视察了文苏德海军上将的舰队。”10月月报载:“内战又在南边爆发,此地虽没有受到严重危害,但平沈铁路已受到影响,26日开始运兵,许多货运列车停驶,客车不能正点。”“避难者大批涌入以前,铁路这边的可动的贵重财产已运走。”据开滦秦皇岛经理马康尼11 24日致开滦总经理杨嘉立函中记载:“至于军事局势之突然变化 者,所有东西两方之电报电话线已被割断。”“除去流行在乡村中的经常混乱及大量难民群集于铁路之这一边以外(按:指秦皇岛铁道南由英国控制的港埠区域),……来自山海关的受伤者已被纳入我们医院。”“由于所有铁路及电报通讯已被切断,我们不能获得可靠的消息。”在其12月3日信中记载:“星期六晚大量兵士到达,引起我们矿场及耀华村的不安。”“秦皇岛乡村所受损失惨重。星期二我经过商店时什么也看不到,街上只有乞丐和士兵。”另据 1926年1月28日开滦总经理的报告中记载“本月所谓之政治情况,其复杂和紊乱确为一向所未有,由于郭松龄将军的倒戈(注:郭松龄,奉军第三军副军长,1925年11月23日在滦县火车站宣布反奉投直,同年12月24日,被奉军击败捕获后枪杀),直接威胁到奉派继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一师国民军到达唐山,这样就将京奉铁路分成五段,由五个军阀管制。上月在华北地区有小部分的战争。”1926年2月28日开滦秦皇岛经理处的月报载:“此地无战事,但铁路一直瘫痪。”“现秦皇岛没有什么士兵,但村民们仍逃难在外,商店关门,食品供应十分短缺,很多难民仍逗留我们这里”。5月6日开滦矿务局的工作报告中记载:“奉军当局管理着京奉铁路,……军士们既无训练,又无纪律,不时的搅扰,尤其搅扰不幸的旅客。”

  上述情况说明,当时的秦皇岛、山海关地区,从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起,至1927年初,始终处于战火纷飞之下。中外资本家为其自身安全筹谋良策,无暇顾及经营企业,客观上给工运的发展提供了机会。1923年5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结了几年来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提出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斗争策略,协助国民党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给工人运动的复兴创造了条件。1924年2月7日,全国铁路总工会在北京建立,山海关铁路派有代表参加会议。铁总建立之后,工人运动为之一振。据当时《新青年》杂志刊登的署名文章称:“京奉路二千余失业工友,因工会之艰苦奋斗,居然达到完满恢复工作之目的。”这一期间,秦榆地区的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克服了盲动主义,总结了1922年的罢工经验和教训,山海关铁工厂、开滦秦皇岛港、耀华玻璃厂、长城煤矿等较大企业的工人运动都很活跃,出现了新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