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21-06-30
抚宁县台头营烈士陵园的青石碑上镌刻着一个响亮的名字——杨青云。他是原临抚昌联合县支队支队长。他的英名和伟业,人们争相传颂。
杨青云出生在望都县南王疃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没有读完小学,卢沟桥抗日的炮声打响了。那时他刚满16岁,在地下党员安珍的引导下,参加了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望都县四区区小队长。他经常率领区武装出没在贾村一带,发动群众坚壁清野,抗捐抗税,建立抗日政权,成立民兵组织,进行抗日斗争。
1941年夏天,驻望都日军宪兵队下令各村百姓一律办“良民证”,派出摄影小组串村强迫老百姓照像。有一天,3个日本人到西柏城照相。杨青云得知后,立即率一支小部队突袭,当场击毙宪兵1名,活捉2名,缴获照像机1部。
这时,望都县一、二区各村的党组织和革命政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党员和村于部被抓被杀,县委选调杨青云去一、二区工作,他接受了上级交给的艰巨任务,那一带的抗日斗争很快地蓬勃开展起来。
1942年3月8日,杨青云在二区活动时,不幸被捕。敌人满以为在重刑之下可以从他嘴里得到各村党组织的机密,没想到,各种刑具都用遍了,杨青云也没吐出一个字。日军宪兵队长气得暴跳如雷,下令立即把他拉出去枪决。望都城南响起了凄厉的枪声,杨青云和另两位同志应着枪声倒在血泊之中。
谁也没有想到,敌人的这一枪没有击中要害。过了大半夜,杨青云渐渐苏醒过来,他艰难地爬出刑场,擦净身上的血迹,到了一个秘密地方养伤,准备伤势稍好时去找党组织。这时环境更加残酷了,日伪军三天一清乡,两日一讨伐,把一批批精壮劳力抓到东北做苦工。杨青云还没来得及找到党组织,就被裹进了包围圈,同当地许多老百姓一起被押上火车,运到了东北。
1943年春天,杨青云从抚顺煤矿逃出来,路过抚宁榆关时,遇到了正在滦东开辟根据地的张化东等共产党干部,经了解情况,把他留了下来。从此,杨青云第二次投身革命队伍,被安排在一区担任助理员。他向组织表示决心:“坚决服从组织分配,决心抗日到底!”
杨青云作战勇敢,智勇双全,又具有组织才能。有一次,身负重任的临抚凌青缓工委书记张化东到杨青云所在地区检查工作,敌人突然进了村。大家都为首长的安全担心,杨青云沉着地说:“首长们先不要动,我先去侦察一下,然后再行动不迟。”杨青云回来报告,敌人只是路过这里,现在已经出村。从此,张化东很赏识杨青云的胆识。
1944年初,组建临抚昌联合县武装大队,县委决定调杨青云担任县大队长。年底,改建支队,杨青云任县支队二中队队长,后任抚宁县支队队长。
县大队刚成立时,武器弹药极为缺乏。七区队队长马骥想给杨青云调拨一挺机枪,杨青云说:“我们自己去缴,自己缴获来的使着硬气。”1945年1月,杨青云探听到离海阳镇不远的烟筒山敌据点一个伪军副中队长,天天到西张庄保长家打麻将。一天,杨青云化装成生意人的模样到保长家里,对保长说:“一会儿,副中队长来了,你就说我是你的朋友,跑买卖的。”保长知道杨青云的身份,忧心忡忡地说:“你要是杀了他,山上的(指敌人)下来跟我要人怎么办?”杨青云开导他说:“你尽管放心,一切由我安排。”当天晚上,那个副中队长果然来了。保长作了介绍,让自己的妻子作陪,几个人打起麻将来。杨青云事前早有布置,敲窗为号,时值半夜,那个副中队长牌瘾正浓,窗楞子轻轻响了3下,竟没有一点察觉。这时,杨青云突然把手枪往桌子上一拍,说:“咱们先商量件事儿再接着玩如何?”那个副中队长情知自己处境不妙,假作镇静问:“什么事儿?”杨青云告诉他:“我想借你一部分武器,请头前带路,领我们去取吧!”那个副中队长自知已成瓮中之鳖、笼中之鸟,不敢说半个“不”字,只好乖乖地领着县大队的人到据点取枪支弹药。到了中队部,杨青云强制中队长招呼各小队长开会,小队长们一进中队部立刻被缴了械,然后,杨青云给各小队下令:“把武器全部集中在一起,由县大队接收!”县大队临离烟筒山时,伪军们要求县大队打几梭子机枪,扔几颗手榴弹,好给他们开脱责任,杨青云答应了。这次,县大队共缴获机枪两挺,步枪百余支。
吕良峪有个伪保长叫陈淮,表面上积极抗日,暗地里却偷偷刺探抗日情报,使抗日武装几次遭到敌人的围击。杨青云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要除掉这个汉奸,同时将计就计,消灭台头营据点的日伪军。他找到八路军十二团,报请团长曾克林商定作战方案。之后,杨青云来到了吕良峪,带两名战士亲自“拜访”陈淮。杨青云住下的当天夜里,陈淮就把情况报告给台头营据点。鬼子接到这一情报,立即倾巢出动,气势汹汹地向吕良峪扑来。按预定的战斗方案,杨青云率部队先和敌人接了火,然后急速向村北撤退,边退边打枪。敌人追到山口村,县大队和十二团集中火力猛烈打击敌人,只用半个小时就把追进山口村的敌人全部消灭了。敌人遭到伏击,损失惨重。气急败坏地将通风报信的伪保长陈淮的头砍掉了。这次伏击打得千净利落,消灭日伪军20余人,支队和八路军战士无一伤亡。
还有一次,杨青云侦察到九门口的守敌要下乡讨伐,便在九门口和黄土营之间设下埋伏,准备打伏击战。战士们进入设伏点以后,饿着肚子一直等到第三天上午。150名伪军走进埋伏圈,战士们一跃而起,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一部分被击毙,大部分被活捉。这次战斗又取得了辉煌胜利,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100多支。
杨青云领导的县大队经常活动在深河、海阳、温泉堡、上部落、留守营一带。这一带敌人统治很严密,对老百姓敲骨吸髓,人民生活十分艰难。1945年3月10日,据侦察人员报告,敌人要从秦皇岛经石门寨运粮。杨青云决定炸车截粮,救济群众。经过周密策划,确定把炸车点选在杜庄以南。这天下午,一列小火车载满白面从秦皇岛徐徐开来。当车头到达布雷点时,轰隆一声巨响,小火车头翻了身。事前杨青云早已在附近村庄发动好群众:谁想要粮食,就抱一抱柴火来换。爆炸声一响,附近群众蜂拥而至。杨青云命令战士们把柴火塞进车厢底下,点起火,霎时烈火熊熊。等到敌人发觉赶来时,县大队的战士和群众早已没有踪影了。
杨青云所率领的县大队,在上庄坨、深河、烟筒山及北部山区也进行过多次战斗。他们还经常砸大乡,除汉奸,抓特务使敌人闻风丧胆。
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撕毁了“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1946年农历腊月二十九是台头营集,也是日本投降后的第一个旧历年的除夕。国民党保安大队长赵辅臣,奉赵子恒的指使,率1000余名保安队员从榆关镇过来占据了台头营。杨青云率临抚昌联合县支队,奉命配合主力部队围歼进犯之敌。临抚昌支队分担南关的阻击战,任务是不准让敌人从这里逃窜。战斗打响后,敌人在强大炮火攻击下,丢魂落魄,溃不成军。匪首赵辅臣为逃命,纠集残兵败将向南关突围。敌人在火力网的封锁下,一片片地倒下。赵辅臣和几个匪徒侥幸逃脱。杨青云见有敌人向抚宁县城逃去,带着一些战士又追了上去。为了彻底消灭这股顽匪,杨青云身先士卒,冲在前面。在路经曹家堡子时,突然被在后面掩护赵辅臣的两个匪徒射出的子弹击中了的腹部。他忍着万分剧痛,左手按着伤口,右手提着他的“十三响”手枪,当场击毙了两个顽匪。战斗结束后,他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年仅25岁。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杨青云那威武雄壮的高大形象永远留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