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展播:王尽美在秦皇岛领导工人运动

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21-06-30

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北方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王尽美作出了卓越贡献。在王尽美光辉的革命生涯中,他在秦皇岛的革命活动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尽美,原名王瑞俊,字灼斋,1898年6月14日出生于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1918年,王尽美就读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曾任山东省学联负责人,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年9月,在济南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继而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翌年7月,作为山东选派的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8月中旬,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党领导的各地工人运动从此蓬勃兴起。

北方铁路与开滦煤矿的工人运动成为党在北方开展革命活动的重点。秦皇岛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逐渐产生了造桥、港口、煤矿等产业,出现了大批产业工人,因而成为当时工人运动的重点地区。秦皇岛地区产业工人的早期、盲目的工人斗争,或半途而废,或被反动政权镇压,故影响小,收效甚微。直到1922年,王尽美受党的委派前往秦皇岛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将工人阶级的反抗意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创造性地把革命理论与秦皇岛本地实际相结合,开辟了秦皇岛工人运动的新局面。

1922年8月,时任山东劳动组合书记部书记的王尽美,在党的北方领导人李大钊安排下,受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派遣,以京奉路特派员的身份秘密前往秦皇岛地区组织开展工人运动。

1922年8月,王尽美到山海关后,把山海关铁工厂作为工作重点,发动全地区铁路工人起来斗争。1922年8月15日,他组织成立“山海关京奉铁路工友俱乐部”。俱乐部成立后,成员很快发展到1000余人,铁工厂有90%的工人参加,铁路公务、工程和火车房也都有人参加。9月,领导山海关铁工厂工人开展反对封建把头的斗争,并取得初步胜利。同月,王尽美指导秦皇岛港码头工人成立“秦皇岛矿务工友俱乐部”,并多次亲自主持俱乐部的重要会议。俱乐部初建时,会员即达1200多人。在成立工人组织的基础上,王尽美因势利导,将工人们自发开展的反封建把头赵壁的斗争,引导为“改善工人生活待遇、争取工人基本权利”为目标的罢工运动。针对山海关铁工厂资本家以莫须有的罪名开除俱乐部负责人佟惠庭、景树亭的情况,王尽美以工人俱乐部名义向厂方提出给俱乐部负责人复职、增加工人工资、改善工人福利等六项要求,后又增加“承认俱乐部合法地位、补发罢工期间工资、不得无端开除工人”等政治要求。10月4日,王尽美组织山海关铁工厂数千名工人举行罢工并最终取得胜利。山海关铁路工人的罢工,是京奉铁路工人第一次大罢工,它为京奉铁路工人树立了一面胜利的旗帜,在中国铁路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铁路工人罢工取得胜利后,按照党的部署,王尽美把工作重点转到秦皇岛港方面,作为开滦五矿同盟罢工总指挥部领导成员,于10月16日,组织开滦五矿工人提出要求改善生活待遇的请愿书。并于23日,开滦五矿3万多名工人同时罢工。秦皇岛开滦工人在东大庙集会,王尽美宣读了《开滦五矿罢工宣言》《致开滦矿务局总经理函》。26日,各矿工人遭到当局镇压,发生开滦惨案。王尽美连夜撰写《秦王(皇)岛矿务全体工人痛告国人书》与《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第二次宣言》,并于次日发表。11月15日,开滦矿务局发布公告,同意部分复工条件。唐山各矿于11月17日至19日复工。秦皇岛码头工人于同月21日复工。秦皇岛码头工人的罢工,是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的一部分,显示了秦皇岛地区工人阶级的团结和力量。

在斗争中,一批工人中的先进分子对党有了认识,产生了入党要求。王尽美适时地在山海关地区进行了建党活动。1922年9月初,先后接收了刘武、佟惠亭加入党的组织,正式成立党的秘密小组。1923年2月7日,发生“二七惨案”,白色恐怖笼罩全国。2月中旬,王尽美在山海关铁工厂被当局逮捕,后在工人营救下获释。1923年2月下旬,党组织安排王尽美撤离山海关,赴山东主持中共济南支部工作。

在秦皇岛的短短半年多时间里,王尽美以其卓越的领导才干与组织能力,组织创建了秦皇岛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开创了我们党领导秦皇岛地区工人运动的新局面,为北方铁路和港口工人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我们党进一步组织开展北方工人运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工人运动,扩大了我们党在滦东地区乃至冀东地区的影响,为党在滦东地区乃至冀东地区开展和组织革命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