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书香三八”读书征文活动作品展(八)

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21-05-13

有一个故事,叫家风


                                                                                                       谢姝琳(秦皇岛市燕山大学图书馆

        家风之家,不仅在家庭,也在她的历史;家风之要,不仅在风格,更在她的力量、胸怀与品质。家风是我们的道德风貌,推进了中华文明、养育了中华儿女、滋润了中华大地,沉淀延续地发展到今天,需要我们以敬畏之心来端详。

                                                                                         一 

        家风是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风是时间的刻印、家庭的史记。传承好家风没有天崩地裂的节奏和石破天惊的声响,却用古老的乐章谱成了奔涌的序曲和前进的旋律,翻过历史的崇山峻岭,蹚过岁月的深沟峡谷,一路吸纳溪泉川流,连通起文明长河,浸润着子孙后代,以奔腾不息的姿态一往无前、革故鼎新。它源于3000多年前的《诗经》笙诗六篇,以社会面貌折射家规教化;它见于1700多年前的西晋《家风诗》,以家族传统称颂孝悌本性。古人说“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姚母试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自古以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在家风传承中以身示范。“仁义礼智信”、“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还有许多具有传承性的言传身教渐渍家风,还有许多女性既爱小家、也爱国家的家国情怀温润表达。华夏文明的主要特征是独特的道德礼仪,兼综和合、多元统一,一脉相承、绵延不断,化为了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优良家风,沁养着中华儿女。

        家庭给家风以生命,家风给家庭以生机。潜在无形的传统家风流风余韵、代代不绝,润泽宗族后代,家风建设渐成传家之要、安栖之本、继世之源。回想古代历史,家风林林总总,即便是在传统社会,也只有耕读、忠厚、清廉这样一些美好的品质被视为传家久、继世长的。每个家庭的“家风”可能不尽相同,但广大女性在重言传、重身教的家风演化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古人云“闺闱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积极、健康、正面的家风沾溉了一代又一代人。“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一玉口成国,一瓦顶乃家。家风绵延不息,璀璨的中华文明不绝。

        自古中华重家风,万流归宗。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生活作风和文化品格交汇成家风,懿行嘉言与恪守祖训汇合,耳濡目染形成了家风。

        行为处事中,家风如一座航标灯在高处的山嘴上站着,指引前行,如山鹰兀立,看云霞明灭。任你时来时往,来无影去无踪;任你潮起潮落,高一声低一声,它以静待变、处变不惊。置身涉事深处,看波谲云诡、苍狗长风,世间的浪会打湿你的眼、风干你的泪、温润你的念想;你会感叹年华如水、沧桑易变,但家风的航标灯却是真实的留存,母亲的叮咛在耳边回响,坚定如磐,为你指航。

        家风是家的摇篮、文化的故乡。中华家风中有黑土地上的关东儿女,有江南鱼米之乡的清秀儿女,有秦淮线以北、长城以南的冀州儿女,有被四大水系涵养的中原儿女,有地处中国最南部的侨乡儿女,有位于地形结构复杂、聚集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儿女,有坚守漫长的国际边境线、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草原儿女。千山同根,万水归江,中华儿女共同延续了我们的“家风文化”,即是体现家国,因为,家风亦乃吾国之民风。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在慷慨就义之时,留下了激昂遗书,写满了对儿子的期盼,希望不要忘记他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儿童文学作家冰心以寓意深远的小说和题材广泛的散文塑造了一个个理想、完美的女性形象,她们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了女性的尊严。邓颖超教导侄子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无数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从母亲的教诲中走向历史舞台,书写中华民族的史诗;无数的先哲巨匠、文人墨客从女性的持家中登上文化讲台,挥斥方遒;数不清的文化经典、文化遗存从女性与家庭的照耀中辉映神州大地。女性塑成了伟岸峭壁、险隘雄关,分娩了烟柳江南、水墨雨巷,涂抹了湖光山色、水村山郭,那一草一木一楼一台、一功一名一举一动,是家风的符号、文化的标点。家风不歇脚,文化不停滞。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家风铺长卷,时代挥椽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妇女在“树立良好家风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再一次将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汇聚起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一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家风建设热潮”在中国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8年多来,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理念、共同的行动;8年多来,家风建设成效明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各行各业的女同胞挺身而出、坚守岗位、辛勤工作、英勇奋战,湖北抗疫一线女性医务工作者达数十万名。76个“武汉日夜”更似一封战“疫”家书,从重症病房争分夺秒的救治,到城乡社区群防群控的坚守,从流水线上加班加点的生产,到科研实验室夜以继日的攻关,一个个“她”迎难而上、冲锋在前、顽强拼搏、日夜奋战,有的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里有汗水与泪水,有人性光辉与抗疫精神,更传递着一种爱与力量。如:赵县人民医院护士焦晓丽毫不犹豫做出的驰援武汉决定,为女儿作出了示范,她剪掉的是秀发,留住的却是难忘的“抗疫”家书。

        新发展理念如灯塔指航,新发展蓝图正蓬勃盎然。一部家风史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人与家庭的共生史。纵使时代变迁,家风始终发挥出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强大感染力量。家风、妇女光影穿梭,家风、家庭纵横交错,家风、社会密集交织,一幅纵贯古今、连通国与家的立体画卷舒展着家风。如何让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家风建设是一道必答题,正在考验我们的智慧。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家教家风一代代地保持传承下去、形成“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的发展格局,是新时代赋予家风建设的新使命。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只待时日,正在今朝。惟愿家风传承,喜看万世欣荣。古老的家风故事中广大妇女正在翻开新时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