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21-05-12
传播“最美家庭”故事,弘扬时代良好家风。第2期《最美家庭故事汇》推出市第一医院许敬平和市妇幼保健院殷秀荣2个“最美家庭”故事。
01
NEWS
春雨润苍生——市第一医院
“最美家庭”
我叫许敬平,是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全科医疗科的副主任。从医近20年,我和爱人一起呵护着人民的健康,用心经营着属于自己的幸福,也努力为身边人带去帮助和快乐。
春雨润苍生
2019年,全省开展“春雨工程”,我被派往国家级贫困县—青龙双山子镇卫生院挂职扶贫,为期一年。从小生长在城市的我有些纠结:这一去就是一年,家中的父母公婆,还有一双儿女,爱人天天忙得跟陀螺似的。那几天,我真的失眠了。看到我的忧虑,婆婆很贴心的劝我说:“闺女,你放心去吧,好好干,家里不用担心,妈是你坚强的后盾”。爱人也表示家里的事儿他全包了。5月,我来到了卫生院,查房时看见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十月份了还只穿着一件破旧的坎肩,从上到下没有一粒扣子,穿着一双破拖鞋,露出的小腿前侧皮肤和脚趾已经破溃,还有脓样分泌物不断渗出。据同事们说他是个贫困户,儿子出车祸去世了,带着个小孙女,就靠吃低保。每次低保发下来,吃点药,没钱了,也就不治了。我让同事带着我去了这位老人的家,石头砌的墙,泥巴糊的房子。房子没有窗扇,靠几根木棍和塑料布遮挡风雨。老太太有关节炎,行动不便坐在炕上,小孙子的衣服也不知有多长时间没洗了,根本看不出颜色。老人的脚还在流脓水,拄着一个粗大树杈当拐杖。我仔细询问了老人的病史,并为老人检查了身体。我根据老人的情况为他制定了诊疗方案,并向卫生院申请针对贫困户可以减免的糖尿病部分用药,还与第一医院的专家根据他的家庭和经济情况为他选择用药。为了让老人溃烂的皮肤早点愈合,我和卫生院的2名护士每隔一天就要步行几里地的山路到他家中换药。没过多久,老人的双腿和脚破溃的大部分结痂了,皮肤颜色慢慢恢复了,血糖也慢慢降下来了。回家跟爸妈公婆讲述后,家人号召社区邻居给老人捐赠了棉衣、被子,还有孩子的学习用具等,我从家里找出了一大堆日用品也一起带了过去。记得最后一次去老人家里时,感觉屋子整洁了很多,小孙子见到我也一直在身边蹦蹦跳跳的,亲昵的叫我“白阿姨”,虽然我不姓白,但我挺爱听的。
大爱克时艰
新冠疫情爆发之初,防护物资十分紧缺,我便四处托关系、找朋友,最终从一位做电商的朋友那里抢购了500只医用N95口罩,400只捐献给了武汉定点医院,100只捐献给了我所在的单位,但依然是捉襟见肘。为了帮助医院度过难关,我联系上了在加拿大的哥哥,让他在国外给想想办法。哥哥说他也正在组织温哥华的华人向武汉医院捐赠防护服,但防疫物资已经是全球性匮乏,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货物筹措、集中、运输、通关、托运每个环节都出现了问题,阻力重重。但我依然没有放弃,哥哥也是拼了“血本儿”,找尽所有海外的关系联系了美国30个州,在向武汉捐赠大量抗疫物资的同时,另外为我院筹措了1850套防护服。在加拿大的家人们一起上阵,加班加点打包、装箱,一刻没敢耽搁。2月28日,这1850套防护服费尽周折、几经辗转,带着海外华人和我们一大家子的心愿抵达了秦皇岛。
和善育家风
我和爱人从上大学相识、相恋八年。因为都是医生,我忙他也忙。我下乡期间,他为了减轻老人的负担,看孩子、做饭的家务活儿他基本都包了,虽然很累,但在我和家人面前他总是无微不至的体贴照顾。40多岁了,每逢生日、纪念日啥的再忙也不会忘记买一束鲜花,订一份生日蛋糕,科里的姐妹们都夸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暖男。自打儿子出生后,婆婆就从唐山赶过来,我们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了8年,这8年我和婆婆从未红过脸,相处的跟亲娘俩一样,后来我们给老人添了点儿钱在秦皇岛买了套房子,可以天天在一起,相互惦记,相互照顾,生活在这样的家庭,虽然每个人都很忙,但我觉得很幸福、很快乐。
02
NEWS
她代表天使而来——市妇幼保健院
“最美家庭”
殷秀荣是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20余年,她不辞辛劳,兢兢业业,敢于创新,治愈的病患不计其数,先后被评为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市级优秀共产党员、秦皇岛最美医生等。
爱岗敬业的她有丈夫的全力支持
她的丈夫是名设计工程师,为了她,他撑起了家中的一片天。他每天要接送女儿上下学,照料她们的饮食起居,十几岁的女儿正是贪玩的年纪,为了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丈夫只得每天下班后把工作带回家里,陪孩子写作业、阅读、练琴,等孩子入睡后,他再继续工作。为了成立秦皇岛首家试管婴儿中心,殷秀荣作为技术骨干选派到北京深造辅助生殖技术,学成回来殷秀荣就投入到试管的筹建工作,像陀螺一样穿梭在临床实验室,常常加班到深夜,这时大家会在生殖医学科的大楼里看到一个身影,那是她深爱的丈夫在默默的守候它,陪她一起加班。因此妇幼医院的工作人员常常开玩笑地说“应该给殷主任的爱人发一份工资,对妇幼医院功不可没”。世间万物因付出而美好,因包容而珍贵,夫妻相处亦是如此。
仁心仁术的她有父母的默默理解
作为医生,殷主任倾注全力在自己热爱的医疗事业上,用精湛的医术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慕名而来的病人早晨6点就到医院排队,而一上午挂号七八十号,甚至百余号,殷主任从不拒绝每一位患者,总是热情的接待他们,耐心的讲解治疗问题。她常说“病人来一趟不容易,我们多付出点没什么”,她每天早晨七点就到医院开始出诊,中午加班到一两点是常有的事情。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试管婴儿刚刚起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母亲不幸被诊断出肺癌晚期,工作的艰难加上母亲患病,殷主任第一次感觉力不从心。此时丈夫用他宽阔的胸怀默默的守候和支持她,每次就诊,自己驱车几百里陪着老人到北京就诊,治疗回来后又陪着殷主任每天开车一个半小时回娘家陪伴病痛中的母亲,天蒙蒙亮又急忙开车赶回医院……2016年1月30日,我市第一例试管婴儿出生了,在全科人的欢呼中,殷主任却独自走出楼外,泪如雨下,因为就在1个月前,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没能尽心照顾病重的母亲一直是殷主任心中永远的痛,殊不知在老人的眼里,有殷秀荣这样一位仁心仁术又孝顺的女儿一直是她们最大的骄傲。为了母亲治疗,殷秀荣几乎掏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丈夫毫无怨言,老人常说这个姑爷比儿子都亲,殷秀荣对公婆也非常孝顺,公婆是外地人,为了更方便的照顾老人,特意把老人接到身边,公婆也常说,这就是我亲闺女。
工作忙碌的她有女儿的体贴包容
作为女儿的妈妈,她总是感觉欠女儿的太多。懂事的女儿却从不抱怨,说妈妈是为了让更多家庭幸福,让更多家庭享受天伦之乐。2015年试管婴儿技术开展初期,女儿高三面临高考,殷主任一边要忙于科室医学技术建设,一边又担心女儿的学习,但是聪明自律的女儿从不让她操心,201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国家985院校,2019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研究生学院。殷主任到现在还总能想起女儿高考结束当晚,小小的肩膀仿佛承受巨大压力,突然说:“妈妈,您能抱抱我吗?”那一刻,除了紧紧拥住女儿,再也说不出一句话!女儿如期长大,2020年疫情原因学校延迟开学,女儿每天在家变着法的准备美食,从殷主任的朋友圈里时常出现披萨、意面等各种美食诱惑,还时常的准备爱心晚餐送到忙碌在医院的殷主任面前。父母的言传身教,好的家庭氛围,让这个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养成自立、自律、自强的优秀品格,成长为“别人家的孩子”,每每说起自己的孩子,殷主任总是掩饰不住笑容,满脸自豪。
家只有一个字,却是最温暖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