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21-04-29
“请示”是党政机关15种主要公文中的一个常用文种,作为上行文,主要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对某一工作安排、问题处理、突发情况处置等作出指示,对某一文件、会议、活动、项目、事项等予以批准。
就正文而言,请示一般有四个部分。
第一,起因。包括背景、由来等。
第二,事由和理由。如果是请求上级批准某个项目,就要讲实施这个项目的意义和作用,实施这个项目已经具备的基础和条件,实施这个项目的具体考虑或者打算。
第三,请示事项。即请求上级指示或者审批的内容。第四,结尾语。如,以上请示,请予批复。
写好请示,需要领会领导的意图、明确行文的目的,广泛收集材料、形成思路观点。同时,谨防“六个坑”。
一防“一文多事”有一请示,是请求上级批准开展一项活动,文中有这样的表述:“我们决定在今年10月下开展……活动,现将有关事项请示如下。”既然是请示,怎么能用“决定”一词?这句应改成“我们拟在……“
还有一请示,是请求上级同意本单位邀请某外宾前来参加一个国际论坛,文中写道“邀请某外宾前来参加这一国际论坛,肯定能够扩大这一国际论坛的影响力,积极应对投资领域面临的新挑战,更好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建议予以同意。”这样的表达,有点生硬和绝对,一般难以取得上级的认可。后来改为:“考虑到邀请某外宾前来参加这一国际论坛,有助于扩大这一国际论坛的影响力,积极应对投资领域面临的新挑,更好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建议予以同意。”
五防逻辑不清有的写成:“以上请示,请审阅。”请示是报请上级审批,而不仅仅是报请上级审阅,否则就达不到行文的目的。
有的写成:“以上请示,如有不当,请批复。”言下之意,如果请示妥当,就不要批复;如果请示不妥当,才要批复。应该说,请示不管是否妥当,都要请上级批复。
有的写成:“以上请示,请示。”这句违反了形式逻辑“三律”中的同一律。所谓同律,就是前后概念要一致,不能偷换概念。在这句中,前面的“请示”是说报文者的请示内容,后面的“请示”意思是请上级批示,显然前后概念不一致,应将后面的“请示”改成“请予批示”。
还有的写成:“以上请示,事情很急,限两天之内作出批复。”这样写,带有命令式的语气,而上行文的语气应切。当然,对于急件,可以在公文的版头(文头)左上角标注“特急”或者“加急”。
【来源:《秘书工作》 作者:王永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