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20-12-31
“穿鸡棚、入畜舍,我们每天都要和各种禽畜打交道,有时给畜禽采完样后,衣服上满是污渍,分不清是泥水还是粪水,来不及洗就要把采集的病料拿到化验室进行化验。”作为昌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的许玲涵,担当着全县动物防疫的重任,大伙都叫她动物疫控的“守门员”。
39岁的许玲涵2004年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科班出身的她,参加工作以来,严谨求实,兢兢业业。“这二十年来我亲手解剖各种病因死亡的畜禽4000余只(头),尽自已所能,让养殖户少一些损失。”凭着自己的热爱、执着、赤诚,许玲涵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技术,虚心向老兽医请教,不断地补齐短板,结合工作实践,逐渐将自己打磨成技术精湛的专家型人才。
动物疫控中心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动物疫病的预防,动物疫情监测、处置和上报,防疫知识培训和指导。还要经常下乡采集畜禽血样,做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监测,进行疫病分析、疫情预警。可以说她始终奋斗在动物疫病防控的第一线,随时会有接触病原的危险。
针对很多养殖户对防疫知识认识不深刻,许玲涵积极宣讲相关知识。
“很多养殖户以为只要自己养殖的动物不得病,疫情不一定在自己这里传播就行,总觉得很多防疫是多余的。”除了重大动物疫苗免费发放外,昌黎县疫情防控中心每年都请来专家为养殖户集中培训。许玲涵平时也经常充电,苦功钻研,更新已学知识。每次养殖户带动物到她那看病时,许玲涵就一遍遍的普及防疫知识,让养殖户认识到防疫的重要性。
由于狠劲钻研业务知识,工作上“较真儿”的许玲涵成了全系统动物防疫“权威”,疫情防疫工作做的扎实有效。
“刚进去的时候都是尽量憋着气,戴着两层口罩儿,动物尸体腐败气味还是特别浓,但必须要在里边对病死猪进行解剖,一待就是半个小时。”这几年,非洲猪瘟来势汹汹,疫情十分严重。“为了防控疫情,我们每个星期都要去无害化处理厂进行采样儿,冬天还好过一点儿,就是夏季的时候特别难闻。”夏季,气温高,动物尸体容易腐败,每次去采样许玲涵都得提前给自己做好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准备”。
动物多,动物疫病防治就是一个大难题,“昌黎属于动物养殖大县,现在猪的动态存栏是26.5万,牛是4.82万,羊是30.35万,禽类是131.1万。”由开始养殖户不认识到重视,由不了解到很清楚,由到处宣讲到追着询问,这个过程非常漫长,但结果是好的,许玲涵高兴的说道。
在疫情高发期,许玲涵没有休过周末,每天加班加点是常事。全县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有10%已进行了环境采样,并做了非洲猪瘟的病原学检测。“有时候家里来电话,有事情需要处理,她就推脱,说工作忙走不开。我们劝她多休息,多照顾家里,但她一直紧绷一根弦,工作一会儿也不停下来。”许玲涵的同事说道。
2017、2019年许玲涵分别获河北省先进个人;2019年参与的貉子规模化健康养殖综合配套技术与推广项目获秦皇岛市农业丰收奖一等奖;首届河北省动物防疫职业技能竞赛,获个人二等奖;第一届京津冀动物防疫职业技能竞赛,获三等奖;2017年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综合技能大比武活动竞赛中获得个人三等奖;首届“河北省兽医科技贡献奖”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河北省兽医技能标兵等多个奖项。
种种殊荣,种种奖励,代表着种种奉献。正是有着刘瑞涵这样的奉献,才能给全县养禽户吃了“定心丸”,给疫情防控工作吃了“稳心丸”,给全县市民吃了“安心丸”,带来舌尖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