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总工会“三五三十”改革创新年活动成果经验材料(之二十一)

发布人: 发布科室: 发布时间:2016-01-26

 

建好职工创新工作室,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山船重工工会

20151127日)

山船重工工会自2011年以来,先后成立了8个创新工作室。这项工作得到了公司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获得职工广泛参与。目前共完成创新成果有139项、合理化建议项目37项、先进工作法17项,有20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奖项,3个工作室分别获得省市级的“工人先锋号”。

一、工作室的创建情况

按照省总、市总相关要求,公司工会明确了指导思想、方针目标和创建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章程。

1.“四有原则”:即有一个冠名、有一块牌子、有一支团队、有一个劳模带头人;

2.“八项标准”:标志明显、场所固定、设施齐全、组建团队、制度完善、经费到位、台账详实、成效明显;

3.建立立项、测评和表彰制度。

二、创新工作室介绍

1.沈振玉创新工作室简介:沈振玉是高级船舶焊接技师,河北省科工委劳动模范、中央企业劳模,多项成果获得省市级和国家级奖项。其中:《高效切割与气电立焊相互配合使用方法研究》分别荣获天津船舶公司优秀QC成果一等奖、河北省科技质量成果奖;《降低CO2气体损耗》荣获河北省科技质量成果奖;《液体冷却滑块的研制》荣获国家级科技质量成果奖一等奖,并获国家专利

该工作室成立于20119月,是以省国防科工系统劳模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目前创新工作室成员有20人,一人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培养新人200多名,多人成为生产骨干,并获得公司级标兵、船厂之星等荣誉称号。13项成果获得公司级奖项,有2项成果获得国家级优秀QC成果奖,3项获得河北省优秀QC成果奖。今年初该工作室被省总工会授予河北省“工人先锋号”,同时被列为河北省职工创新工作室。

2.船舶机电修理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于20119月成立,目前有成员23名,其中高级工程师2名,7名高级技师,8名技师,2名全国劳模,1名市级劳模。全国劳模崔华是工作室的主任,培育新人100多名。该工作室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创新课题,着重从降本增效、开展创新活动。自成立以来,共有30项成果获奖。其中《船舶热交换器快速单管试压器》获国家级优秀QC成果奖;船舶主机排气阀研磨工具获得国家专利。

3.船舶修理工艺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于20125月成立,有10名成员。河北省特等劳模何丽丽担任工作室主任。他们以修船生产为依托,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创新活动,致力于工艺工法的研究,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有7项成果获公司级奖项,《降低大型铸件的修理成本》获国家级优秀QC成果奖,《倒挂式发电机曲轴的拆卸方法》等3多项成果获得省优秀QC成果奖,并被评为秦皇岛市“工人先锋号”。

4.船坞职工创新工作室:船坞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有成员20人。在船舶进出坞设备及其维修使用中,多项成果和合理化建议获奖。共完成25项创新成果,其中《降低大型改装船坞墩损耗率》等2项获国家级优秀QC成果奖,《螺旋式坞墩的研制》等4项获得省部级优秀QC成果奖。

5.钢结构加工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有13名成员。该工作室开展创新工作较早,多项成果和合理化建议获奖,为公司节约了近千万元资金。完成创新成果45项,21项获奖,其中《桥式起重机距离限位的研究》获得国家级优秀QC成果奖。

6.设备技术维修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有成员27人。主要以检修维护设备、改进和完善设备运行方式等方为主开展创新工作,为加强安全生产、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保驾护航。

7.船舶绿色涂装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56月,成员11人,是由修、造船主管、工艺、技师、生产技术骨干组成,以修造船涂装生产为依托,满足生产、简化工艺流程、协助企业做好技术创新、技术攻关和职工培训工作,为公司培养优秀职工队伍做出贡献。

8.船舶设计研发职工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成立于20156月,所长担任工作室主任,有1名市级劳动模范。工作室的宗旨是“全员参加,全员创新,把创新工作融入到日常设计工作中”,逐步提高设计能力、设计质量以及设计管理水平,从生产设计转化到设计生产,为公司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

三、职工创新工作室发展方向

职工创新工作室在解决生产难题的同时,形成制度和机制,不断总结、归纳,最终形成成果,对成果优先推荐,重点关注,在现有以生产型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并培育管理创新型、经营创新型、服务创新型等多形式的工作室;发挥劳模和高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探索职工培养新方式,为打造专业技术领军人物奠定基础。通过扩大创新群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发展。